一个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打人?从小童星轩轩的2张相片找到的真相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第一次看到这两张来自《妈妈是超人》的照片是颇有感触的!
跟弟弟相差2岁的邹明轩(轩轩)因为打弟弟被外婆“修理”,画面中的外婆不仅打轩轩,还恐吓轩轩说:“我带弟弟都不会带你!”轩轩恐惧地扑进外婆的怀抱。
第二张相片是哥哥轩轩打弟弟皓皓,看得出,这也是家常便饭。
有句话说,孩子们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那是因为他们过去曾经受过伤害。外婆打轩轩,是因为她认为这是教育,理由是孩子听不懂讲道理,只有打才会让孩子长记性。
从轩轩的表现,充满恐惧扑进外婆怀里,说明他内心缺乏安全感,他害怕外婆不要自己;另外他模仿了外婆的打人行为,打人已经成为他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轩轩为什么经常打弟弟呢?
“我带弟弟都不会带你!”当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大人爱弟妹多过爱自己,自尊会受到伤害,高自尊的孩子会责怪对方:“都是弟弟妹妹的错。”低自尊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自怨自怜。而轩轩是属于前一种。
轩轩的遭遇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家庭的教育状况——越打越糟糕!
有数据表明,孩子90%以上的暴力行为都是跟家庭成员学来的。
心理学家曾对600名孩子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他们发现,被大人打骂的孩子都有打架行为,并且幼年时期经常有打架行为的孩子,青春期会有暴力行为的倾向,比如打群架、殴打别人、嘲笑戏弄别人等不良行为。
有家长说,我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即使这次听了,下次就忘了,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打骂孩子后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是错觉,为什么?
1、被打骂的孩子对大人有怨恨
对孩子来说,无论对还是错,大人的打骂行为会影响亲子关系,可以说被打在身上有多疼,对大人就有多恨。因为身体的疼痛会让孩子觉得“大人不爱我了”,甚至会促使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我晚一点收拾玩具,至于要打我吗”,“我不就是往地上洒了点牛奶吗?至于你这么生气吗?”……
2、不良行为转为地下行动
身体的疼痛只能给孩子起到威慑作用,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撒谎,将不良行为转为地下行动不让大人发现。被大人要求的行为也只会应付着做,比如被打的孩子要求不能损坏玩具,他们在大人面前爱护玩具,但私底下可能将玩具搞得乱七八糟;比如被打的孩子要求不能打别的小朋友,他们在大人面前行为规则,但可能会在私底下狠狠地打这个小朋友泄愤……
忍不住打了孩子后,大人要这样做减少负面影响
朋友小东子说小时候调皮,经常被爸爸打。但每次被打完后气鼓鼓的,爸爸都会拿着碘酒,一边给自己擦拭伤口,一边说:“爸爸打了你也很难过……”让他几十年后仍然记得这份温馨——爸爸还是有点爱我的!忍不住打了孩子后,跟孩子道歉是最理性的行为,但如果大人经常恶狠狠地打孩子,孩子也会渐渐质疑大人的道歉行为。
如何应对喜欢打人的熊孩子
1、限时隔离10分钟
当孩子打人后,把孩子抓到一边,比如让孩子坐在凳子上对着墙,或者让孩子进房间,在西方叫限时隔离,在中国叫“面壁思过”,“10分钟,想想你刚才哪里错了?”一般来说,孩子多大就面壁多少分钟,比如3岁的孩子让他隔离3分钟,3分钟后问孩子:“想出来哪里错了?想不出继续站继续想。”然后下一个三分钟再问一次。如果太小的孩子真的想不出来,大人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刚才打人,打人是不对的。”
2、询问孩子为什么打人,同时要表示理解孩子
比较大的孩子一般都能回答,但稍微小一些的孩子会说得牛头不对马嘴,或者支支吾吾说不出。这时大人可以帮孩子说:“你是因为晓晓抢了你的玩具所以打她吗?”孩子点头后大人要及时说:“妈妈理解你的行为,你因为玩具被抢了所以很生气是吗?”大人的理解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大人的批评。最后还要直接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打人”,“打人是错误的”。
3、像刚才的情况,如果你不打人,能怎么做?
最后一步,要问这样的一句话:“像刚才的情况,安安推倒了你的玩具,如果你不打人,能怎么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能让孩子下次更加理性地对待类似的行为,而不是打人。有些孩子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比如“我把玩具扶起来”,“我去玩别的玩具”,甚至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我让怪兽把他抓走”,大人记住,不要否定孩子,否定会阻碍孩子思考,明显错误的方法可以及时纠正,比如“我把他打倒”,没有明显错误的可以赞同地说:“这些方法都不错呢,妈妈觉得XX方法最好,你觉得呢?”
4、最后,可以帮孩子做个总结
“经过我们刚才的思考,下次如果安安推倒你的玩具,你觉得’自己把玩具扶起来,并且要求安安不要再推倒你的玩具‘这个方法最好,那妈妈希望下次你能这样做哦!”慢慢将一个喜欢打人的冲动孩子引导成为一个更懂思考和做出理性行为的孩子。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