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一位爸爸叫库普,他的女儿5岁时还吃奶嘴,有些奶嘴被咬烂得不成样还要咬。被旁人质疑为什么女儿这么大还要吃奶嘴,爸爸苦恼不已,采用了各种办法也没能戒掉,比如买玩具交换、把奶嘴全部绑在氢气球带走、强硬地让女儿把奶嘴上交……都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爸爸有一天无意中跟女儿提到,自己1岁的时候,主动把奶嘴交给爷爷后,就再也没再吃奶嘴了。这时,女儿也主动交出了奶嘴……就这样,戒了4年也没成功的奶嘴,终于成功了。
▶亲子沟通低效、孩子不听劝?一个很常见的原因
有时,孩子只是想自己决定,而不是别的。美国堪萨斯大学Pamela J. Mendonca等人发现,自我控制感,能让孩子的行为更积极。在研究中,研究者让孩子们选择一些健康的食物坚持吃一段时间,A组是被建议选择的,而B组自己选择。
在孩子们吃健康食物期间,B组孩子还经常被提醒——食物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B组孩子的行为和结果更积极。
除此之外,孩子们“自己选择”后,常常会觉得自己的主意最特别。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带两个孩子到玩具店买玩具,姐妹俩看上了一个布娃娃玩具,姐姐选择了红色,妹妹选择了绿色。姐姐在妈妈结账时有些犹豫,她似乎觉得绿色的更好看。可是来不及了,妈妈已经结账。走出店门时,妹妹向姐姐炫耀她的绿色布娃娃玩具很美,姐姐也不想落后,她尽量详细地向妹妹描述,她的红色布娃娃玩具到底有多美,红色的裙子上面镶着星星、红色的高跟鞋很可爱……说着说着,姐姐也真的觉得红色的比绿色的更美。
这便是人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自己选的东西最特别。当孩子们自己做出决定和选择后,会带来积极的行为。就像文章开头的小女孩一样,当她拥有自己决定的权利的时候,戒奶嘴的难题就轻松地解决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屡说不听,可以试试让孩子自己决定。
可是,如果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提出的主意与父母的想法冲突,怎么办?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爸妈们可以这样做
孩子们过于年幼,难以有清晰的想法,并且有时孩子的想法也可能让父母为难,比如有父母让孩子不要吃糖,孩子却决定去吃冰淇淋。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做选择”,可是,父母们让孩子做选择,也需要重视技巧的。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过度的自由”,什么意思?过多的选择,会让孩子们选择后的满意度反而下降。
这好比一个小朋友在一大堆的童话绘本面前做选择,有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豌豆公主……等十多本;相比之下,你如果让一个孩子只在两本童话绘本面前做选择,比如只有白雪公主和小红帽。当孩子在十多本绘本面前选择一本后,会比孩子在两本绘本面前选一本,前者后悔的概率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把这个技巧运用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中呢?
当小朋友在屋里扔球,影响了下层楼的邻居时,大人可以让孩子做选择:“你可以选择在屋里滚球,或在户外扔球。”
当小朋友在图书馆追逐喧哗,影响了别人阅读,大人可以让孩子做选择:“你可以选择在图书馆外面追逐喧哗,或在图书馆里静静阅读。”
当小朋友晚上拒绝睡觉时,大人可以让孩子做选择:“你可以选择再玩5分钟就睡觉,或者选择马上睡觉。”
当小朋友总想看电视时,大人也可以让孩子做选择:“ 你可以先把作业写完,然后看电视20分钟;或者现在就看电视20分钟,接下来两天都不能看任何电视。”
所以,让孩子“二选一”能提高沟通效率。
有爸爸曾经问我,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些严厉了。其实父母们在养育孩子时,不能脱离“规则”。“规则”就是一些不能违反的做法,比如孩子不能影响别人,到了晚上规定的时间就要睡觉,作业必须完成等。如同大人们必须遵守社会规则一样,一旦违反,不仅破坏了自律,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后遗症”。比如影响别人,会带来不良的人际关系、又比如不能按时睡觉,会影响第二天的作息……所以,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是有必要的。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都需要有一套行为规则。在行为规则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能让亲子沟通更高效。就像美国育儿专家克莱尔.勒纳所说的,当父母给孩子们选择,孩子们会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继而会推动孩子更积极地行动。
▶困境:让孩子“二选一”时,孩子们两个都选或两个都不选,咋破?
我家孩子也曾经有这样的行为。
有一次,我让女儿收拾玩具,女儿拒绝,她说“我不要收拾玩具”。我给了她两个选择,选择一是收拾玩具后,我带她到商场玩滑梯;选择二是先到商场玩滑梯,回家后收拾玩具。结果,女儿两个都不要。可是当我收拾完玩具,她就后悔了,她说,“妈妈,我想玩滑梯。”我说:“对不起,你已经错过了机会,明天才能有选择的机会。”
第二天玩完玩具后,她爽快了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后来我在鼓励她收拾玩具时,每次给她的选择都不一样,有时是阅读绘本,有时是做兔子小手工……随着她选择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也慢慢地养成了收拾玩具的习惯。
择“优”是人性,即使遇上熊孩子嘴硬,那么就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吧,经验会让他们在下次为自己做更合适的选择的。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们在给孩子设置选择时,最好能挑选一些孩子可能会喜欢、同时父母也接受的选项。
很多时候,孩子们因为拥有选择的权利而变得积极;也因为选择有限,孩子们反而会更容易快乐……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