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常常能主宰人生,真的吗?科学说法


在一个二胎家庭里,哥哥6岁,妹妹2岁。

6岁的哥哥看完动画片,可能受动画片的情节感染,兴奋地开关冰箱门,“咚咚咚”的响声让房间里的妈妈心跳加速,赶忙走出来阻止。但是,哥哥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或者他可能耳朵屏蔽了所有声音,要不然他为什么还在“开——关”呢?妈妈有些不高兴了,指责孩子不听话,哥哥这才不情愿地关上冰箱门。但当妈妈一进房间,哥哥又继续玩冰箱。这一次闯祸了!因为关门用力过猛,好几只鸡蛋掉了出来,碎了。

妈妈立即从房间冲出来,看到这一切,体温升高、怒气骤升……正想说些什么,忽然留意到客厅的另一个角落,2岁的妹妹拿着玩具,正想往电视机的屏幕戳上去,妈妈赶紧大叫“不要”,妹妹抬头漠然地看了妈妈一眼,义无反顾地还是把把玩具坚硬的外壳在电视机屏幕上戳、刮不停……

 

这一刻,妈妈的“生气虫”冲出了笼子,她揪着两个小孩的衣襟,丢进了一个小房间,然后关上房门,任他们拍门和哭喊。“真的太过分了,我已经大叫‘不要’了……”,这位妈妈跟我描述那一刻的愤怒感觉。

2-6岁,“万人嫌”的年龄,被她同时遇上了。很多爸妈常常跟我说,“孩子以前很可爱,如今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有时在怒火中,会真怀疑有谁给我换了个孩子”……幼龄叛逆期的孩子,会让无数父母措手不及,因为2岁前的小宝宝给爸妈们留下可爱的印象太深刻,一举一动都能激发大人无限的爱,可是随着年龄增长,一切似乎都变了。

儿童心理学者Paul Kaplan等人发现,2岁开始,宝宝们会越来越喜欢发脾气,因此常常会有“可怕的两岁”的说法。小朋友开始会故意做一些爸妈不喜欢的事情,或用哭闹反抗父母。到了孩子5,6岁时,父母们也常常发现,孩子会把大人的当“耳边风”,拖拉、磨蹭、不听劝。这其实是孩子们正在经历第一次叛逆期和第二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也叫宝宝叛逆期,2岁到3岁左右发生;第二次叛逆期,也叫儿童叛逆期,6-9岁左右发生;而12岁后,便是孩子们的青春叛逆期。

经历幼龄叛逆期的小朋友,会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孩子们从2岁多开始,慢慢会爱上了说“不”,在行为上也表现为“你要按照我的来”。例如穿衣服时,一定要穿那条黄色的裙子,又或者大热天一定要穿冬天的毛衣;出门时一定要穿上他那双蓝色的笨笨熊鞋子,别的都不行;晚上回家必须由他开电灯,大人开了就不干了,一定要关掉让他重新开;大人电脑前专心做事,他也要“插一脚”,否则就哭闹;吃东西、玩玩具,也一定要按照他们的步骤来,否则他们就会发脾气。

稍大后,孩子们的叛逆会表现为:把大人的话当“耳边风”,大人在一旁说,孩子在一旁听,即使态度虔诚无比。有些叛逆期的孩子,会因为强烈的自我意愿,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你叫我向人打招呼,我故意沉默”,“你叫我不要喝饮料,我偏喝”,“你叫我认真写作业,我偏潦草”,“你叫我收拾玩具,我跑去看电视”……他们虽然不会嘴上这样说,可他们内心常常是这样想的。难怪很多父母说,“老天,上帝给我送来了一个小恶魔!”

孩子们为什么会经历“幼龄叛逆期”呢?

常常有妈妈说,“孩子为什么要有叛逆期呢?孩子们总是听话、懂事、顺从该多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没有父母喜欢“任人摆布”的孩子,这种被动的态度,也不是一个心理健全的孩子应有的表现。孩子们经历幼龄叛逆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孩子们在表达“自我”,而不是压抑“自我”,这不仅是他们建立良好自尊感的基础,未来他们也更容易成长为心智健全、心理积极的人。

当一些孩子在他们的幼儿期表现得更叛逆,事事与大人作对,一定要坚持己见,未来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上,会变现得更独立、更有见地。为什么?正如美国知名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研究发现,叛逆,其实是孩子在学习掌控,孩子们在学龄前学习掌控,未来会建立起不怕困难的习惯,也更容易形成乐观的心态。

这方面的事例,我们不少见。

 

话说有一对姐妹,姐姐从小乖巧孝顺,嫁人也是以招婿入门的方式,还让自己的孩子跟姥爷的姓。妹妹从小叛逆,搞恶作剧、与父母对骂……劣迹斑斑,大学后也不听父母劝阻,一个人去了印尼,还嫁给了当地的农夫。可是,随着姐妹俩的年龄越来越大,身边的亲戚朋友渐渐发现,妹妹越活越年轻,姐姐终日郁郁寡欢,最后还患了抑郁。姐姐经常说:“我这一辈子被‘乖巧孝顺’拴住了,再也不能翻身……”

难怪很多人说,太听话的孩子其实不快乐,不听话的孩子常常能主宰人生!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