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行为的爸妈,会养出缺安全感孩子!2大实验揭根源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有一个孩子做了一个月噩梦还未停,原因是一个月前,他和妈妈遇见了一件事……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她说一个月前带儿子在公园玩,小孩儿总喜欢跟稍大一些的孩子玩(幼儿说提醒,这是幼儿期儿童人际认同的固有特点),儿子跟在一位小女孩身后跑,结果被小女孩的奶奶拽着大声斥责,儿子看起来有些害怕。这位妈妈性格有些懦弱,面对这种情形没说话,只是领着儿子离开了。没想到儿子当晚发烧,还从睡梦里惊醒说“奶奶把我拽疼了”,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后,孩子仍旧半夜惊醒,总对老人拽他的情境念念不忘。
有人说,世上最动情的表白,是“妈妈在”。小鸡们之所以能在草丛中自由自在觅食,那是因为它们知道,即使老鹰来了,鸡妈妈总会挡在它们面前。这便是安全感。
▷儿童心理安全感形成最关键时期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E.H.Erikson认为,3岁前是儿童心理安全感形成的最关键时期(3岁后也有影响,但没那么大)。如果孩子尤其在这个阶段安全感受到伤害,将会影响孩子未来对周围的人和事的信任程度,孩子还因此经常焦虑。在这个阶段,5种情形是让孩子“丢”安全感的最常见原因:
1)长期与妈妈分离
有些妈妈在宝宝出生后会选择异地工作或学习,让宝宝成了留守娃。刚出生的婴儿,会从妈妈身上的气味和熟悉的声音让安全感得以延续,并且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能在这种延续的安全感中迅速成长。如果宝宝长期与妈妈分离,他们在重新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便多了很多焦虑。
2)婴儿期哭闹被漠视
婴儿期宝宝的哭闹常是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原因有饥饿、尿湿、拉粑粑,还有就是为了让爸妈抱一抱。如果大人无视宝宝的这些需求,宝宝是惶恐和无助的,因为一个幼小的生命除了依靠父母别无他靠,父母的漠视会让他们丢安全感。
3)经常换抚养人
宝宝的安全感常建立在稳定的精神寄托上,如果家里经常给宝宝换抚养人,比如常换保姆,并且这个保姆的主要工作是抚养宝宝,频繁的变换会让孩子抓狂,在丢失安全感中更爱哭闹。
4)抚养人经常恐吓孩子
家里有些大人会为了喂饭或保障孩子安全而经常恐吓孩子,比如“大灰狼会把你吃了”,“夜里怪兽把你抓走”……会让孩子丢了安全感,孩子继而养成不敢轻易尝试性格。
5)爸妈“没站在自己这边”
常见孩子在遇到伤害或挫折后,爸妈无视孩子的痛苦或者对孩子妄加指责,爸妈的这种“没站在孩子这边”的行为表现,也会让孩子丢失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被破坏的2大根源
孩子的安全感,“妈妈”是最大保障
在美国发展心理学家Mary D.Ainsworth的“陌生情景实验”中,有一类孩子,即使在妈妈临时离开,自己跟陌生人独处一室时,这些孩子也能安静地自娱自乐,因为妈妈长期以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即使妈妈不在,一旦发生事情,妈妈总会第一时间出现。而在实验中有另一类孩子,妈妈不在时会焦虑大哭,害怕陌生人,这些孩子充满不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也来自对环境的感觉
在沃顿商学院心理学者Adam Grant的研究中提到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中被试者要回答一份难度普通的谜题。实验分为两轮,每轮的被试者不同。第一轮中,实验人员开启了噪音,因为不堪其扰,结果被试者的成绩普遍非常糟糕。在第二轮实验中,实验人员开启噪音,还告诉他们身旁有个按钮,如果觉得吵闹,只要按一按噪音就会消失,第二轮的成绩都很好,并且大家注意的是,很少有人按那个让噪音停止的按钮!无论多糟,“它总会在那里”,这便是安全感。
当孩子内心的那个安全感“按钮”没了,比如文章开头的那位孩子的遭遇。带给孩子的将是惊恐、无助和焦虑。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认为,那些有“安全感连接”(爱父母并信任他们会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往往是走的最远、最富有探索精神的。所以保证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孩子的安全感丢了,怎么“找”回来?
1、给孩子装一个安全感“按钮”
就像上面Adam Grant的实验那样,父母给孩子安装一个安全感“按钮”。
当一个学步的婴儿摇摇晃晃往前走的时候,父母张开双臂在后面跟着,这样父母便是一个安全感“按钮”;
当一个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爸妈告诉这个孩子:“宝贝,勇敢地去交朋友吧,遇到问题回来找爸妈”,这样父母也是一个安全感“按钮”;
当一个孩子遇到困难、挫折和伤害时,爸妈永远第一时间出现在孩子面前,给予鼓励、安慰和力量,这样父母更是一个安全感“按钮”。
“无论遇到什么,爸妈总会在身边”,请记得给孩子安装安全感“按钮”,并且经常对孩子说。
2、用行动给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感“屏障”
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的路上被邻居一位麻脸大婶揪住了。她大声斥责我偷了她的木瓜树上的木瓜,看着她发黑的牙齿和嘴里喷出的唾沫,我惊恐得脑袋一片空白,不会争辩只会大哭。我的哭声惊动了家里做饭的奶奶。她冲出来驼着背挡在我前面,大声说“我不相信胖妞会偷东西,谁敢欺负胖妞我跟她拼命……”我哭得更厉害,不是委屈,而是感动。跟奶奶在一起,我常感到心安。
“无论遇到什么,爸妈总会站在你这边”,记得给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感“屏障”,是用行动。
父母给孩子安全感,并不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没有危险;而是让孩子知道即使这个世界存在危险,他们依旧可以心安、快乐和一往无前。这便是好父母带给孩子的感觉,你做到了吗?
本文关键字:安全感、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幼儿教育、家庭早教
作者:小黄妈,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阅遍各路育儿知识、死磕正统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故事书模仿来的漫画。周一~周五分享原创的“读书心得”和“育儿经验”。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