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带回家一支五色笔,说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妈妈一开始对孩子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很开心,但当她看到家长群里一位家长的信息:“我家女儿丢了一支五色笔……”她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研究:什么孩子更爱撒谎?
2019年9月,《儿童实验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由来自新加坡与加拿大的幼儿心理学家组成,研究结论是,孩子在幼年时期经常接触谎言,会给未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该研究邀请了将近400名年轻人,记录了他们小时候被父母骗以及他们如今欺骗父母或他人的频率,以及他们在成年期应对挑战的能力。那些小时候被父母骗得越多的孩子,长大后向父母和他人撒谎的频率更多。除此之外,他们在应对心理和社会挑战方面感觉更困难。
常见的家庭谎言
幼儿说常见很多父母,他们一边对孩子说“诚实很重要”,一边却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而对孩子撒谎,“你如果不洗澡,我叫警察叔叔抓你”,“你如果不走,我就把你留在这里了”,“我今天没带钱,我们下次再来”,“你如果不守规矩,我把你丢海里喂鱼”……很明显,这些父母做了一些缺乏远见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父母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撒谎,却无意中被孩子观察并模仿。例如一位爸爸可能会在电话中骗别人说,“我正在上班”,事实上他正在家里陪孩子玩;又例如一位妈妈可能会骗邻居说“电脑坏了”,事实上孩子出门前才玩过电脑。虽然这类情况也是导致孩子撒谎的因素,但这种情况不是幼儿说今天想说的重点。
骗孩子的父母,常常是为了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想做或犹豫做的事情。例如一位妈妈骗孩子:“你如果不洗澡,我叫警察叔叔抓你”,妈妈的目的是为了叫孩子洗澡,好让孩子早点睡觉,当孩子拒绝,有些父母就采用欺骗的手段。我们常常说,父母要真正理解、尊重孩子;可放在这里似乎有些矛盾,孩子不想洗澡就该尊重孩子不洗澡吗?
其实,尊重孩子≠放任孩子
父母尊重孩子,这个准则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但尊重孩子不等于放任孩子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中该有一套明确的育儿规则。
1、规则该清晰明确
孩子越小,越不理解复杂的规则,清晰、明确是首选。例如,“30分钟必须吃完饭,如果吃不完,饭就要被收走”,“睡前15分钟要收拾玩具,否则玩具会被收走”……在这方面,大脑学家John Medina有个建议,想让孩子们记住规则,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他把它称为CAP原则:其中,C是清晰,并且以文字明确;A是接受,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时,不要有打骂的行为,而是在孩子心理接受的氛围中;P是表扬,每当孩子有进步,父母要及时表扬,例如以贴小星星赞扬的方式。
2、孩子可以有适当的选择权
有时我们在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规则时,可能会引起孩子极大的情绪反抗。例如按照规则,孩子晚上9:30必须上床睡觉,可孩子玩积木正投入。按照往常,你如果粗暴地要求孩子马上停止,孩子会愤怒、哭闹。如果你家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大概可以适当地柔和一下规则,例如你可以说:“现在已经9:40,我看你玩得很高兴,如果我是你,一下子被打断玩耍也会很沮丧。现在我们再玩5分钟就躺床上,好不好?”这时,孩子往往会因为获得了尊重而更容易接受最终结果“睡觉”。
如果发现自己有骗孩子的习惯,父母怎么办?
1、重视自己的撒谎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正如“幼儿说”在前面提到的,父母的撒谎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对孩子们撒谎的行为。父母们该谨慎自己在孩子们面前的言行,不要给孩子带来撒谎的榜样,也不要因为欺骗孩子而伤害孩子,继而影响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所以,有撒谎习惯的父母或其他孩子的照料者,要经常自我提醒,以合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不是欺骗孩子。
2、向孩子道歉,也经常提醒孩子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撒谎,并且发现你的行为也导致孩子有了撒谎的倾向,与孩子来一次严肃的交谈,向孩子道歉,并且与孩子共同约定改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可以与孩子相互提醒,以便让撒谎行为获得最终改正。
3、爱孩子,始终不变
很多父母常常感觉沮丧,因为他们有些说法与孩子提及多次,孩子仍旧改不了,这会轻易导致父母把愤怒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建立的规则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在4岁前是没有规则概念的,对父母解释多次的规则也是似懂非懂。用具体的数字表述,就是孩子很少有第一次就能弄懂规则的,有时到了第十次都还没弄明白。所以,父母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经常提醒孩子,允许孩子有时间进步。
所以,父母们,谨慎你们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联系,谎言、父母、孩子、现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