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跑”、“别爬”,爸妈们这些紧张的口头禅,别再说了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公园玩,一位奶奶带着2,3岁的小男孩也在公园玩。整整一个上午,老人不是吼就是尖叫。她一会把小道上奔跑的孙子吼停,一会把爬栏杆的孙子拉下来,又一会对着与其他小朋友追踪的孙子尖叫“摔了摔了,停”……

有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每次带孩子外出,孩子一到了街上就像箭一样“射”出去,怎么叫都叫不住。“孩子乱跑会危险,可是你让孩子乖乖地待大人身边,似乎也不妥,因为孩子总要跑跑、爬爬才能长大呀。这位妈妈的担忧是很常见的,无论一味放任孩子,还是把孩子紧紧地绑身边,都是不妥的。

当爸妈们过分紧张,为什么对小朋友的成长不好?

大动作发展会落后

我们知道,当小朋友爬和跑时,他们要运动手臂或双腿,这两个动作也是孩子们大动作发展的重要部位。如今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被大人们限制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一些玩耍场所的攀吊架、高滑梯也不见了;小朋友在公园里也不能跑得过快,他们常常被大人指令在沙池里玩耍,有时连在沙池玩得激烈一些也不行……

最终导致小朋友的大动作发展落后,妨碍了运动天赋。这也是如今越来越多小朋友不喜欢运动的原因。

错失了动脑学习的最佳机会

宝宝们在慢慢长大时,需要经历爬行和摇摇晃晃学走路的过程,美国纽约大学有研究发现,在宝宝们这些大动作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也是在“学习”。因为研究发现,当宝宝在摇晃走路时,他们的大脑也在快速地计算前方目的地的距离、衡量动向,与此同时,他们的小脑袋也在盘算如何避开障碍物。

年龄较大的孩子在户外奔跑和攀爬时,他们的大脑也时刻在“学习”,例如攀爬时,大脑会思考如何快速地计算手和栏杆的距离,脚如何抬举才不会撞到障碍物,快要摔倒时,手臂如何运作才能不让自己摔伤……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转。如果爸妈们限制了孩子的攀爬和跳跑,也就相当于错失了孩子们很多“动脑学习”的宝贵机会。

养成小孩过分紧张、不敢尝试的后果

“别跑,会摔破嘴巴”,“别爬,会摔断腿”……这些警告,往往在危险还没发生时,大人们就“吼”出来了。一般来说,孩子们大脑的杏仁核部位,是用来迅速解读外界信息的部位,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杏仁核能给孩子的大脑指示,帮助孩子摆脱危险。

当危险压根还没发生,孩子们可能已经被爸妈们的恐吓“吓死”,为什么?恐吓和威胁会给杏仁核带来持续高压,即一个孩子被吓多了,可能真会得“胆小病”,未来做事时会显得过分紧张,什么事情也不敢轻易尝试。这最终也会妨碍一个孩子的探索发展。

难道就无视孩子的安全?不是的,爸妈们可以做下面2点

1、每天安排孩子足够的活动量

在育儿中,研究者们常常有个心得是——当孩子动得够,就能静得下来,还有助于睡眠。为什么?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小朋友在操场上奔跑、长时间踩脚踏车、狂跳绳……孩子们消耗了大量体力,停下来时,孩子们就更容易专注于相对静态的玩耍,比如玩玩具或阅读绘本,而不会这里跳一下、那里跑一下。

当孩子们已经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相对安全的活动方式上,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去从事危险重重的探险或活动,从而保证了安全。

2、教会孩子一些安全的运动原则

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会遇到各种潜在的危险,即使小宝宝在家里爬行也会遇到危险,所以爸妈们从小要教导孩子安全的原则,并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和引导。例如,在户外奔跑时,要注意避开凸起的石头、避开湍急的河流,遇到行人时要停下来;攀爬时,超出年龄的高度是要避免的,攀爬杠杆时,手要抓紧,不能分神……当然,孩子越小,大人们是需要伴随在孩子身旁的,不能因为可能会危险而把孩子“包在棉花被里”。当孩子们大了,便会知道哪些危险绝不能尝试,哪些活动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进行。

所以,温室中的孩子虽然能长大,可是他们不会太健康;当爸妈揭开温室的保护盖,教会孩子如何避开狂风暴雨,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全。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