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个家庭的爸爸心血来潮,给孩子讲了一个“精彩”的鬼故事。听完故事后,孩子表情僵硬,总是说“不敢睡,要和妈妈睡……”被妈妈拒绝时,小男孩竟然崩溃大哭。拗不过孩子,妈妈只得和孩子睡。可是,孩子和妈妈睡也不安宁,三更半夜惊醒,一边大哭一边说:“衣橱里有鬼,慢慢爬出来……”
孩子的爸爸说,“讲故事之前,我已经跟孩子强调过,这是假的故事,但孩子听完深信不疑。”经常也有爸妈有类似的疑问,例如到底该不该给年幼孩子讲鬼故事,孩子无意中听了或看了鬼故事,怎么办……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鬼”话题?
从儿童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害怕超自然的事物,例如害怕恶魔、害怕巫婆、害怕鬼魂等。他们有时会从别的小朋友处听到这类话题,继而会在脑袋中充分想象,导致自己内心充满恐惧,害怕独处、怕黑,或恐惧某些他们想象中的看不见的东西便发生了
别轻易给孩子讲鬼故事,为什么?
正如“幼儿说”在前面提过的,孩子6岁左右会自发地关注这方面的话题,如果身边的人给他们讲鬼故事,故事越“精彩”,讲得越多,越相当于给孩子进行充分的心理暗示。
有一个来自心理学家吉姆.赫安的研究。他们找了一个地方,接着把那个地方布置得很阴暗,然后找来了一群被试,并且把他们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说:“这里以前闹过鬼,你进去里面一个小时,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告诉我”。而对于对照组,研究者只是说:“这个屋子准备翻新,你进去里面一个小时,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告诉我。”结果,两组人出来后,实验组反映了更多有关灵异方面的“现象”,而对照组却没有。这说明,既有的判断前提,会让人自我暗示。
所以,当大人们煞有介事地给孩子讲精彩的鬼故事,毫无疑问会增强孩子的心理暗示。
鬼故事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爸妈如果给孩子讲太多鬼故事,小孩的安全感会变差。一般来说,孩子的安全感常常来自对外界的感觉。当他们感觉爸妈总在身边,他们会很安心;当他们感觉某些难以控制的“东西”,似乎总在威胁自己的安全,他们便会丢失安全感,甚至堕入恐慌的状态。“幼儿说”常常遇到,一些孩子听完鬼故事后,突然黏着父母不放,或迅速爱上咬手指,或一定要抱着被子毛巾睡觉,这便可以成为孩子丢安全感的考量。
当孩子长期处于过分地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会不断分泌压力荷尔蒙,继而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所以,别轻易给孩子讲鬼故事;倘若不小心讲了,父母以后就别再讲了,直到孩子的心智足够成熟,才可以“驾驭”鬼故事。
如果孩子不小心从玩伴或他人处听到鬼故事,怎么办?
孩子们在成长中,需要不断地与他人接触,难免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几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故作神秘地给同伴讲鬼故事,或者夸夸而谈地说谁谁“看到”了鬼。幼龄小朋友想象力丰富,恐惧心理便发生了。有时,一些家庭不注意,给孩子讲了鬼故事,或让孩子看了鬼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这些情况下,父母该怎么办?
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孩子们已经表现出恐惧,怎么办?正如儿童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所说的,安全感会对10岁前的孩子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感。但孩子的安全感受到损害,父母们该怎么办呢?
客观告诉孩子:没有这回事。鬼的话题,从人们远古年代已经开始,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很多陌生的现象解释不通,便想象出魔鬼、神仙等虚幻的东西。在人们那些极其无聊的年代,大量的鬼故事便成为了人们的娱乐消遣。很多似乎真的存在的鬼故事或事件,常常只是故事,或是一些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假象。
曾经有一位名叫威廉·穆勒的摄影师,说能帮人和他们已逝世的亲人灵魂合照。在那个人们对摄影技术认知鲜少的年代,大量的人慕名而至,“合照”出一张张活人和亡魂的合照。威廉·穆勒也因此赚得盘满钵满。后来一些专业的摄影师揭发了他的鬼把戏——他通过原有的相片多次曝光和合成技术,捏造了这些假相片。最后他以诈骗被起诉。
通过一些事实,父母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这个客观世界。如果孩子仍旧被大量的鬼故事烦扰,爸妈也可以陪孩子转移注意力,例如玩一个新玩具、去一个新的游乐场、听一个新的快乐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鬼故事的恐怖痕迹,会在孩子的头脑中慢慢变淡。
所以,父母们最好别给孩子讲鬼故事。当孩子无意听到了,父母要引导他们专注于当下的快乐,慢慢驱逐想象中的恐惧,成为幸福的孩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