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人无礼借玩具怎么办?孩子被人拒绝分享玩具怎么办?


孩子被人无礼借玩具怎么办?孩子被人拒绝分享玩具怎么办?

公园里,一个小男孩在玩遥控飞机,红红的遥控飞机在天上“嗡嗡”飞着,甚是惹目。这时一个小女孩牵着她妈妈的手来到跟前,对妈妈说:“我想玩。”

“小哥哥,飞机借小妹妹玩一会吧!”

“不行,这是我的玩具。”

女人瞪了一眼飞机小男孩,低头对自己孩子说:“小哥哥好小气哦,祝他的飞机马上坏!”

这时,飞机小男孩的爸爸在一旁听到了,走过去问对方:“大姐,你手机能不能借我玩几天?很好玩的样子呢!”

“你有病吧?”女人翻白眼,脸上表现出厌恶。

“这阿姨好小气!我们不跟她玩!”男人对自己儿子大声说,那女人的脸都绿了……

当然,这爸爸的做法不是本文很鼓励的“招式”。

孩子被小朋友拒绝分享玩具,爸妈有更聪明的招式吗?

孩子们在成长中,经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吸引而想玩,或孩子想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中,有时孩子们能相处愉快,有时却会收获不愉快。面对孩子的求助,这时父母该如何应对才正确呢?如果因为孩子们相处不顺利而中伤对方,这显然不是理智父母所为。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也在那个小公园玩。有个小男孩抓着小铲子在玩沙,女儿说:“妈妈,我想玩铲子。”

“向小朋友借借看?”我鼓励女儿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交流。

当女儿走过去问“我们能一起玩吗”,立即被对方拒绝“不能”。

女儿有些难过,尴尬地站在对方面前,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哇,果果,你看,这是仙女种出来的花吧?好美哦!”我故意指着路边的野花大声惊呼。

女儿被我嘴里说的野花吸引了,跑了过来。我们采了一些野花后,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然后我给女儿讲起了“仙女种花”的故事。女儿听得阵阵惊呼,非常沉浸,原来这么普通的野花,竟然有如此动人的故事!一旁玩沙的小男孩被吸引住了,他走过来对果果说:“小妹妹,我这个(铲子)给你玩,给你玩吧!说完直接把铲子丢给果果,接着满脸期待地看着我们,似乎在问“我能一起听吗”。

“请小哥哥一起来听故事吧!”我说。

后来,两个小娃儿玩得还不错。一朋友一直在旁边“暗中观察”,她说:“你的招式聪明又调皮啊……”“哈哈……”所以,今天我“牛皮脸”地把她的话当标题用了。

所以,当孩子想与他人玩,父母具体要怎么处理呢?

先让小朋友自己处理

永远都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孩子们慢慢长大,当他们想与他人玩耍时,这表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际需求。这时父母需要让孩子尝试“自己走出去”。2012年澳大利亚有研究证明,幼儿期父母过度包办养育的孩子,数年后出现焦虑的概率会比较高。这种焦虑,不仅表现在他们与其他孩子相处方面,还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上。

 

 

为什么会这样?当一个孩子从小习惯了父母打点好一切,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的,孩子便不懂得如何做事情,未来也会习惯依赖。当他们发现父母做得不够好,或父母没能及时帮忙时,就容易表现出惊慌失措和焦虑。

所以,当孩子在与小朋友相处遇到问题时,父母先鼓励孩子自己处理。

孩子被对方拒绝很难过?怎么办?

被拒绝的孩子,常常会有或长或短的心理痛苦。为什么?想想我们自己,例如,当一位成年人想与别人打羽毛球,请求后却被对方拒绝,会尴尬和难过。因为当一个人遭遇他人的拒绝时,大脑的中枢脑岛会被激活,那种感觉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这是遭遇拒绝时的大脑反应。孩子们在这时常常会感觉难过,有些孩子会因为难过而愤怒,继而用打架或争抢“报复”对方,有些孩子在难过中郁郁寡欢、自我“舔伤”。

这时父母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沮丧,及时引导。正如临床心理学家Eileen Kennedy-Moore说,当孩子被拒绝时没有得到适时的引导,未来当有人友善时,他会自动回顾他人的冷回应,这将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所以,当孩子被他人拒绝,父母们的正确做法是,引导孩子尝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孩子客观判断事情。

我又想起了女儿在小公园被拒绝分享小铲子、后来与对方一起听我讲故事的当天,玩耍结束后,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手上拎着一根棒棒糖。这时,一个刚学步不久的陌生小男孩跑过来,“吃……吃……”地一边嚷嚷,一边伸手要抢女儿手中的棒棒糖。女儿牵着我的手,示意我快走。

我说:“小弟弟想吃你的棒棒糖呢。”

女儿说:“不行,我只有一根。”

“还记得公园里的小哥哥吗?他不想借小铲子,他可能觉得他正在玩呢,所以不想借。就像你刚才想的那样,棒棒糖是你的。”

女儿认真地听着,似乎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了豁然的感觉。

帮助孩子减轻内心痛苦的做法还有——言传身教,帮孩子懂得一些人生的“真理”: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物权,“玩具是别人的,你只能跟小朋友沟通,如果别人不想和你玩,那你就去玩别的。当父母把类似的话变成了孩子的人际准则,孩子慢慢地,在下一次遇到拒绝时就不会那么难过了。“我们不能要求他人为我们做什么,但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当孩子被拒绝时,可以帮助孩子把目光转移他处,寻找其他的快乐,这有助于孩子尽快与不愉快“再见”。

但我们在尊重自己孩子物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懂得分享的快乐,鼓励孩子与他人一起玩,“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当孩子一个人玩耍时,他可以很沉浸,这是心流的快乐;当孩子与他人玩耍时,欢笑和对话会增加,他也可以很沉浸,这是人际的快乐。人之所以快乐,很多时候与人际脱不开关系。

 

所以,孩子一边成长,大人要一边陪同着前行,就像母马等待小马驹站立般。

最近我陪孩子看动物世界。一只母马生下了小马驹之后,在旁边兴奋地蹦跳,鼓励小马驹站起来,鼓励了大概10分钟,小马驹终于站起来了。这时走来了一只稍大一点的小马驹,刚站起来的那只小马驹用身体撞对方,似乎担心对方霸占了它的妈妈。这时母马用头拱了拱小马驹的脸,似乎在说:“人家想和你玩呢”。两只小马碰了碰脸后,开始躺地上互蹭……真的太可爱了。

孩子们虽然还小,但父母也要让孩子慢慢懂得,人生或许有点小残酷,但不缺乏温情。“如果你没找到温暖的小同伴,那么就让自己当个温暖的家伙吧!这句话,我常常对孩子们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