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今天这个被大赞的好办法。
一个小女孩吃蛋糕,当她正要把蛋糕拿到嘴边时,蛋糕上面的樱桃掉了,她突然暴怒,猛地把蛋糕举起来,狠狠地摔地上,可怜蛋糕顿时变成一滩泥。小女孩接着躺地上,一边大声尖叫,一边打滚。地上的灰尘扑扑升腾。
“怎么劝也没用,总要闹上半小时!”小女孩的妈妈对孩子有些无奈。
“怎么小朋友动不动就生气”,“我家小孩的脾气很差”,“一不顺意就撒泼”……看看下面,小朋友的负面情绪发展规律,你可能会坦然一些,因为不是只有你家小孩爱发怒。
小朋友的负面情绪发展规律
3-4月龄,宝宝开始会因不如愿而生气;
10-12月龄,宝宝开始会因挫折而出现情绪波动;
12-18月龄,宝宝开始会有暴怒的表现;
18-24月龄,宝宝会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的强烈情绪波动,Terrible Two出现,暴怒变得频繁;
6,7岁后,小朋友的情绪开始趋于稳定。
很多爸妈感觉,小朋友暴怒时是很难熬的,“你很难心平气和”,“总想让孩子的暴怒停止”……所以气急败坏下,父母们就可能会采取了不适当的措施,例如吼孩子,或打骂孩子。看看下面一位英国妈妈的妙招吧。
自制“冷静瓶”,安抚小朋友情绪
这是来自英国的一位妈妈安吉拉的方法,据说这方法在当地很流行。安吉拉有一个2岁半的女儿伊米,人称“恶魔般小女孩”,为什么?她会在地铁上因为生气而尖叫,也会在图书馆因为暴怒而撕书。后来,安吉拉给女儿自制了一个冷静瓶。
有一次,伊米因为汤上面飘着她不喜欢的蔬菜末而暴怒,她推倒汤碗哭闹时,妈妈说:“伊米,过来,妈妈给你准备了一个小玩意。”到了客厅的另一角后,妈妈拿出了一个透明的小瓶子,小瓶子里面有“水”,还有星星形状的亮片。伊米的目光被吸引住了,瞬间忘记了哭闹。
“伊米,妈妈知道你生气,你用力摇,星星就会乱跑,你试试看。”伊米虽然脾气倔,但她还是抓起瓶子用力摇。
这时妈妈又说:“伊米,你把瓶子放在桌上,你看,星星往下掉,最后一个个停下来了。”伊米盯着下掉的星星看,这时暴怒情绪已经消失了,换来的是一个专心地盯着星星往水底沉的伊米。
这个有星星的瓶子,被称为“冷静瓶”,爸妈们可以自己制作。
具体如何做呢?
准备材料: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胶水、小亮片(衣服的装饰小亮片或小珠子)
做法:把亮片放进瓶子,加上水,再倒进胶水。水和胶水的比例可以是5:3。
温馨提示:为什么要加上胶水?如果没有胶水,亮片下沉的速度可能比较快,胶水可以让亮片的下降速度变得比较慢,能帮助孩子的情绪慢慢“冷静”。另外,如果家里没有那种装饰亮片或珠子的旧衣服,爸妈们也可以网上买。
据说这种“冷静瓶”情绪平复法在当地获大赞。爸妈们还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冷静区”,“冷静区”里有“冷静瓶”。当孩子生气时,你可以让孩子到“冷静区”冷静一下,配合使用“冷静瓶”。“当亮片全部‘冷静’之后,你就可以来找妈妈了”。这个方法的使用年龄范围很广,当宝宝懂得坐立操作时就可以用,成年人有时也可以试试。
“冷静瓶”背后的大脑原理
我们知道,最具破坏力的暴怒瞬间是短暂的,可冲动往往在那一刻发生,所以妥善处理暴怒,能避免不少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正如德国作家艾克哈特.托利所说的,情绪有着非常短的寿命,它就像是海上的一个短暂的波浪。但如果任由波浪汹涌,后果可能也是可怕的。为什么?破坏玩具、打小同伴、摔食物……这常常是小朋友暴怒下的行为,他们被情绪脑控制了。所以,父母需要帮孩子重新启动上层脑,引导孩子理性思考,恢复情绪。“冷静瓶”,恰好是重新启动孩子上层脑的方法。
摇晃“冷静瓶”,其实是“给予同理”
破坏玩具、打小同伴、摔食物……当孩子的暴怒,通过用力摇晃“冷静瓶”替代,孩子的坏情绪不仅得到了发泄,这一动作,其实也是我们给予孩子同理心的过程。孩子们常常有“妈妈懂我”,“爸爸理解我在生气”的感觉,这也是亲子情感联结的过程,当孩子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结时,父母再通过这条感情联结,教导孩子如何调整情绪、解决问题,良好的效果就容易显现。
看着“冷静瓶”里的亮片下沉,能帮助孩子情绪冷却
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瓶子里五颜六色的亮片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一块块亮片慢慢下沉时,他们的情绪也开始慢慢地冷静下来,直至恢复平静。“情绪就像恒温仪”,这是马丁·塞利格曼的说法,无论暴怒还是悲痛,这个情绪恒温仪会把人的情绪拉回原来“设定的位置”。
不过,对于大龄的孩子来说,亮片可能已经失去了新鲜,爸妈们除了经常更换亮片的形状,孩子们还需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跟随亮片下沉的步伐。但是不用担心,如果父母从小陪孩子这样做,孩子也会习惯这种情绪冷静法的。
当孩子通过“冷静瓶”实现情绪恢复后,父母要与小孩讨论一下,他哪里做得不对
“樱桃虽然掉了,但是蛋糕还可以吃,你摔掉了,多么可惜呀”,
“弟弟弄坏了你的铅笔,你很生气,但你把弟弟推倒了,弟弟就受伤了,下次你可以告诉弟弟正确使用铅笔的方法”,
“小姐姐喜欢你的玩具,你伸手抓她的脸是不对的。你如果不想借,可以直接拒绝”……
帮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会慢慢地纠正,未来会做得更好。
你无法控制海洋,如果你不能让海浪停止,那么你可以学习冲浪。对待情绪,大概也是如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