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娃儿心理:什么样的大人,最容易获得小朋友信任?


幼儿说 幼儿说

有趣又有实用价值。


公园里,一位男宝宝在草地上奔跑,这时窜出来一条小黄狗,男宝宝吓得往家人方向跑。草地旁,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小男孩一头钻进姥姥的怀抱。


在很多家庭里,小朋友常常会表现出对某个亲人特别的信任,也有不少爸妈困惑,我对孩子很好啊,为什么孩子有小心事都不跟我分享?除了跟大人对孩子日常的爱和安全感有关外,孩子们在做出瞬间选择时,往往还会依据大人的面部表情。


▲别以为小小宝看不懂你的表情


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这种影响,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情绪健康。当宝宝3个月左右,便开始模彷妈妈或其他照顾者的表情,继而他们会用哭闹、发出“咕咕”声、或通过不同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除此之外,小婴儿在学话时,需要通过听声音的同时,还需要观察爸妈或其他照顾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才能更好地学会语言和词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经历的积累,孩子对人的表情解读能力会越来越强。


孩子总会受到大人表情的影响


当孩子看到大人皱眉的表情,会给孩子带来难受的感觉;当孩子看到大人眉头扩展、嘴角上扬,也会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感觉。背后是大脑的“镜像系统”在发生作用。


加州大学精神病学家Marco Iacoboni和有关研究者曾经通过核磁共振观察人的脑部活动情况,比如当一个孩子看到妈妈生气的表情,孩子脑部位于外侧前额叶和外侧顶叶的一些脑区都会被激活,与此同时,孩子这时的脑部组织运作跟妈妈生气时的脑部组织运作相似。镜像系统让孩子通过模拟他人的大脑,带来相似的情绪感受。



除此之外,孩子还会因为大人的表情,培养出一种识别情绪信号的“生存技能”。


举个例子,一位小女孩回到家后,发现自己的妈妈表情阴郁,小女孩便小心翼翼地做事,鞋子轻放、脱掉的衣服也自觉放进洗衣篮,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妈妈的责怪和批评。因为当人处于消极情绪时,容易放大消极情绪,把负面情绪迁怒他人。正因为孩子具备识别情绪信号的“生存技能”,所以他们在面对大人的一些负面表情时,会趋向于采取“回避”的做法。


下面是父母们日常几种最常见的表情


从大概率判断,你便知孩子更愿意向谁敞开心胸了。


1、经常面无表情的大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位小朋友幼儿园放学后,在树荫下叽叽喳喳地聊天。


红衣小女孩:“我不敢让李老师带我上厕所。”


蓝衣小女孩:“为什么呀?”


绿衣小女孩:“我知道,李老师从来不笑,就像泥像一样,我也有点害怕她!”



发展心理学者爱德华・特隆尼克有一部叫《表情暂停实验》的影片,刚好解释了这一现象:当孩子面对的大人停止了脸上所有表情后,这个孩子会从一开始的困惑,最后变得痛苦。


能不能分辨他人的表情,常常会触发孩子的安全感觉。当孩子明显地看到大人脸上的某种表情后,能及时做出应对,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即幼儿说在前面提及的识别情绪信号的“生存技能”;倘若孩子看到大人总是面无表情,心里便会产生恐惧感,“未知”会让孩子焦虑,“未知”也会让孩子不敢靠近。


2、经常摆“黑脸”的大人


超市里,一位小男孩举着玩具问妈妈:“妈妈,我能买这个玩具吗?”


妈妈没吭声,表情阴郁,似乎罩着一团乌云。


小男孩立即把玩具放下,跟随在妈妈身后,再也没说话。



行为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Anthony Biglan)说,摆黑脸常常是一些父母强迫孩子服从的方式,孩子会从父母的黑脸感受到痛苦。很明显地,孩子从父母的“黑脸”表情中,感受到父母的不高兴或愤怒,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也会丢失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更不愿意向父母表露自己,而趋向于把自己“包裹”起来,或者寻找其他让自己感觉放松的大人,表达他们的心声。


3、经常冷漠脸的大人


在小区的花园里,有一位小男孩骑着小小的脚踏车,滑过地上坚硬的石头摔倒了,小男孩“哇哇”哭了起来,把小手伸向爸爸。


爸爸冷冷地瞥了一眼:“自己爬起来,男子汉别像个娘们似的……”


小男孩哭得更大声了,哭了很久后,自己爬起来,而他的爸爸始终在一旁冷冷地刷着手机。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心理分析师Rene Spitz的黑白影片。


他的影片拍摄的是一群孤儿院的孤儿宝宝,护士们阿姨们总用冷冰冰的脸对着宝宝们,不会微笑不会生气,她们在冷漠地给每一位小婴儿喂水喂奶粉,就像机器人一样履行工作。这群小婴儿一开始被送到孤儿院时,是会微笑的,但是没多久,一个个宝宝也慢慢地变得面无表情。冷漠脸的大人,也送给了孩子们一张张冷漠脸,背后却是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孩子们用冷冰冰的“面具”把自己“罩”起来,这些孩子也不会轻易向他人表露自己。


4、经常微笑脸的大人


有妈妈说,某天小朋友跟玩伴玩耍,临回家时,奶奶才发现孩子眼圈红红的,问他发生什么事,小男孩只是摇头。


回到家后,爸爸也关切地问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小男孩说:“爸爸,别问了。”


当天晚上,妈妈临时加班,到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小男孩搬着小板凳坐门口等,当妈妈回到家时,小男孩立即凑到妈妈耳朵边,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胖嘲笑我,说我像一只瘦猴子……”


在这个家庭里,爸爸经常面无表情,奶奶也总爱摆臭脸,只有妈妈,有事没事对孩子嬉皮笑脸,是家里的“温暖小太阳”。



其实,从宝宝6个多月开始,已经表现出对微笑表情的偏好了。因为微笑,对孩子来说,常常代表“欢迎”、“喜爱”和“安全感”。


最典型的例子是James F. Sorce的视觉悬崖实验。在实验中,宝宝和妈妈中间,有一个“悬崖”,“悬崖”上面是透明玻璃,宝宝皆可以爬行通过,但是因为“看起来”很危险,所有宝宝都望而却步。如果妈妈在“悬崖”的那边露出高兴的表情,大多数宝宝会爬过“悬崖”;当妈妈露出恐惧或生气的表情时,宝宝一般不会爬过“悬崖”。微笑的高兴的表情,对孩子来说,往往代表着“安全”,当孩子的父母经常以这种表情面对孩子,也容易得到孩子们的信任。


当然,除了表情,孩子还会根据一个大人平时对自己的爱和相关行为来综合判断某个大人。但是在一般家庭中,很少会出现表情与内心完全不一致的大人,比如没有妈妈会整天对孩子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对孩子愤怒异常;也很少会存在愤怒待孩子、内心对孩子喜爱无比的爸爸。一个成年人日常的面部表情,往往能直接反映他的内心活动和情绪状态。


所以,父母们,平时该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了,因为父母的表情不仅影响孩子瞬间的行为决策,长久以往,父母经常性的表情符号也会在孩子脑海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形象——比如“臭脸”爸爸或“乐哈哈”妈妈。


因此,大人笑脸如花,最容易获得小朋友的信任!


(完)



【幼儿说】:作者是小黄妈,一枚心理咨询师、一名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