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你有跟孩子说过这些话吗?别伤害了孩子还不知道


自查:你有跟孩子说过这些话吗?别伤害了孩子还不知道

2018-04-05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跟年幼孩子特有的思维有关。


最近有读者妈妈跟我分享了一件“怪事”,这位妈妈之所以称之为“怪事”是因为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这位妈妈带着两娃到图书馆,那是她第一次带孩子到图书馆。两孩子很兴奋,又叫又跳,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显得很另类,惹妈妈批评。


没多久,妹妹跑到妈妈跟前说:“哥哥不见了!”


母女俩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儿子,最后心急如焚地在图书馆旁边的雪糕店前面找到,小家伙背着书包,一脸委屈的样子。


“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走出图书馆?”妈妈生气得忍不住指责。


“妈妈,你不是叫我走吗?你说我太吵了……”


妈妈听到儿子的话吓了一跳:“你这蠢脑瓜子!妈妈生气时的话能当真吗?”


小男孩困惑地抬头看着,一本正经地问:“妈妈,那你啥时候说的话,我能当真?”


年幼孩子的思维简单


1)什么年龄的孩子,处于简单思维阶段?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7,8岁前的孩子,有些孩子会更晚)的孩子,他们思维简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能接受图像和文字的简单概念,不能进行思维转换。

比如当一个5岁的小孩,看到面前两个装满牛奶的杯子,一个高高的细腰杯子,和一个矮矮的粗杯子,他会告诉你,高的杯子装的牛奶会比矮的杯子多,即使你在他面前把两瓶相同毫升的牛奶倒进这两个杯子刚好装满,他仍旧会告诉你,高的杯子装的比矮杯子的多,得到你的否定时他们只会困惑。


当孩子成长到形式运算阶段,年龄大概是10-12岁之后,孩子才能完全掌握抽象概念。这时孩子便能通过相同毫升的牛奶瓶进行快速的推理。


2)思维简单阶段的孩子,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简单来说,他们在面对一幅仅有一座小房子但被大人认为暗含“深刻寓意”的图画,这些小朋友认为那只是一座小房子,他们不能想到也不认为有什么深层的寓意;在数字方面,他们不知道3×4与4×3是相同的;在面对父母有隐性目的的语言,比如“大灰狼会把你抓走”,他们也不知道父母这句话只是为了恐吓。


他们简单的思维决定了他们只能吸收图画和语言的表面意思,比如他们会把“大灰狼把你抓走”的情景,在脑袋中描绘和浮现,而不能把语言想象成更深层次的寓意。 当孩子们的简单思维阶段结束,这时他们的大脑已经成熟到足够把“大灰狼把你抓走”转换成抽象思维:妈妈只是恐吓而已。



所以,一些家庭中父母常说的典型话语,会让幼龄孩子误解


“你给我滚,滚得越远越好”;

“你不是我生的,你是我在路边捡的”;

“你简直是个笨蛋,你不要学习了”;

“我看你长大就不会有好出息”;

“你乖乖的,妈妈什么要求都答应”;

“你是个讨厌鬼,爸爸不喜欢你”;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妈妈爱妹妹,不爱你”……


上面这些话,父母们不要再说了。


请爸妈尽量用正面而直接的语言,跟年幼孩子说话


正面语言,给孩子带来温暖


“正面”对孩子来说等同于“安全感”。美国沟通大师约瑟夫·格雷尼说,沟通的正确氛围应该是安全感。那些反面的气话,比如“你不是我生的”常常给幼儿带来情绪焦虑,他们大概会想“怪不得妈妈爱骂我,原来我不是亲生的”,最终不仅不利于亲子沟通和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建设和心理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他们也总有不乖的时候,父母用正面的语言教育,而不是采用愤怒的“反语”,孩子们不仅能感觉到被尊重,正面的语言也会给孩子带来鼓励。拿前面的事例来说,与“你走,我不要见到你”相比,“你在图书馆大吵会影响到其他人,妈妈喜欢你安静地看绘本”会更好。


直接语言,不会给孩子带来误解


如幼儿说在前面提及的,年幼孩子只能从字面意思理解语言,而不懂得父母使用“反语”或别有用意,因此会带来亲子沟通的误解。建议父母在跟年幼孩子沟通时,注意采用直接简单的语言。“你这么懒,别写作业了”换成“爸爸/妈妈希望你勤劳,及时完成作业”,给孩子传达的意思更加直接。两者比较,前面的句子更容易让孩子自我放弃,而做出有悖于父母期望的行为。



有位朋友经常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一父亲总喜欢责骂粗心的儿子“缺一根筋”,小男孩常常很受伤。有一天,这位小男孩又因为忘记带作业回学校,当他忐忑地回到家,他的父亲破天荒地摸摸他的头,说了一句让儿子第一次感觉父亲爱着他的话:“粗心很常见,但爸爸希望你能认真面对……”这位小男孩不仅努力改掉了粗心,还把父亲这句话记住了几十年。后来这位老父亲因为爱指责而惹子女众叛亲离,唯独当年的这位小男孩把年老患病的老父亲接到身边照顾。那一瞬间的温暖,让他理解了老父亲深埋内心的爱。


朋友便是这位小男孩,他感叹地说:“有些父母明明爱着孩子,却喜欢带着面具对待孩子。


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爸妈们,如果爱孩子,请用正面直接的语言吧,别用“反语”伤害天真的孩子!


(完)



【幼儿说】:作者是小黄妈,一枚心理咨询师、一名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