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斯坦福儿子,61岁陈美龄最“夺目”的一个育儿大心法


幼儿说 幼儿说

最近一个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


一位小男孩“咚咚咚”走到厨房,兴高采烈地对正在炒菜的妈妈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妈妈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这位妈妈一下子回答不了,她立即关掉了煤气炉,大声称赞:“你问得真好!”然后母子俩兴高采烈地一起去寻找答案。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便是陈美龄,那位小男孩正是她其中的一个儿子。陈美龄说:“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现年61岁的陈美龄,是香港70年代的女歌手,当年红极一时,与邓丽娟齐名,后来到日本发展,嫁给了日本的丈夫,生了三个儿子。陈美龄早年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不仅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还把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自己也取得了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学位。



陈美龄说过一句很美的话,“教育是交给孩子一点工具,帮他们去寻找梦想”,这一点,在上面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常常像一把万能的工具,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为什么父母要重视孩子表现出来的好奇?


好奇心跟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关。当一个孩子对某个东西好奇,他就会去触摸和观察;当一个孩子对某件事情好奇,他就会去问;当一个孩子对某个问题好奇,他就会想办法寻找答案;当一个孩子对一本书好奇,他就会翻开书阅读……好奇心会让孩子沉浸其中,充满兴致和热情。难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神经科学家们也曾经特意扫描观察那些处在好奇中的孩子们的大脑。

好奇心研究专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曾经专门提及,神经科学家用一种名叫MRI的机器扫描好奇的人的大脑,查看哪部分区域活动明显。当好奇心发生时,大脑中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区域、以及奖赏期待的区域会被激活。如同一个孩子正在迫切地拆一个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快递包一样,这时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专注、执着……展露无疑,对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热情。


好奇心下的动力和热情,在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展现无遗:


人会孵出小鸡吗?带着这个好奇,小爱迪生便当起了母鸡;


如何观察太阳就能知道时间?带着这个好奇, 哥白尼便制造了一具日规仪器;


人如何飞上天?带着这个好奇,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带着这个好奇,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


▲面对孩子好奇心,父母别犯的3个错误


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是与生俱来的,父母的责任是“别把孩子的好奇弄没了”。人类学家们常常说,人类之所以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的地方是因为有好奇心。我们不难见到,小动物们在灌木丛中嗅来嗅去,是为了寻找食物充饥或者寻找配偶,而人类出现在灌木丛面前,常常是为了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也不难在小婴儿身上看到了类似的行为:初生婴儿还看不见太远的东西,但是当他听到远处的一个“叮铃叮铃”的响声时,他会定定地看着,企图寻找声源处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父母们在面对总爱问“为什么”、好奇心满满的孩子时,不要对孩子做下面三种行为,否则孩子天生强烈的好奇心会被扼杀掉或消耗掉:


1、忽视或冷漠对待孩子的“为什么”



父母对孩子积极的回应,会激发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如果父母总忽视或冷漠对待孩子的“为什么”,会抑制和减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得到鼓励会增强,被无视便消减甚至消失。康奈尔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古德斯泰做过一个父母鼓励孩子识别图片的实验,他在实验中发现,那些被父母更多鼓励性回应的孩子,好奇心更好,对识别更多图片的动力会更强。即鼓励能激发孩子更多的好奇心,背后其实是正强化或负强化在起作用。


2、嘲讽总问“为什么”的孩子幼稚


因爱护环境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艾伯特·戈尔曾经分享过小时候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他的同班同学,那位小男孩在上课时问了老师一个关于“南美洲大陆跟非洲大陆是一体”的问题,老师不仅没回答,还嘲讽孩子,说这个说法是荒谬的,孩子再也不敢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后来广泛被人们认可的“大陆漂移说”。



父母倘若以嘲讽或看不起的态度看待孩子们的好奇,结果是破坏性极大的。因为孩子会觉得羞耻,继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也不该问这些幼稚的问题,当他们有问题时便自我压抑或从脑袋中抹除,孩子们也不可能去寻找答案……所以天生的好奇心就这样消失了。


3、习惯直接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不是引导或陪同孩子找答案。这是一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问题。“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结果将是你成为孩子的百科全书,而不是孩子通过努力和学习,让自己成为百科全书,紧接着孩子会对父母有依赖,可能便懒于自我钻研和学习。事实上,即使知识渊博的父母,也不可能总知道权威的答案,某些答案也不会总是正确,世界每天都在变,父母们需要交给孩子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某个答案。



那么,父母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应该是怎样的心态?


儿子3岁多时,有一天晚上,他总站在我旁边定定地看我的椅子。


我问:“椅子破了?”儿子摇头。


我又问:“椅子上有一只蟑螂?”他又摇头。


“那么你在看什么?”我问。


“妈妈,我要看你站起来时,粘在椅子和你裤子上的口香糖会不会像蜘蛛吐丝那么有趣!”


我大吃一惊站起来,果然,口香糖真的像蜘蛛吐丝一样,一头粘在我的裤子上,一头粘在布椅子上。我有些崩溃,不过,我没看出他有任何恶作剧的动机,所以我笑着说:“这真是不错的实验,但是,下次你能提前告诉我吗?”儿子点头,还说第二天要把实验结果跟他的好朋友分享。


父母面对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支持、认可,有时也需要提醒孩子不影响他人……这些便是合适的心态。


所以,好奇心,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伸开双手,迫切而快乐地想拨开空中的迷雾,窥见迷雾背后的风景。而父母,不要束缚孩子的双手,也不要蒙上孩子的双眼!


(完)



【幼儿说】:作者是小黄妈,一枚心理咨询师、一名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