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家4岁的女儿讨厌吃青菜,焦急的妈妈换了一种方式——吃饭时,妈妈专门给孩子夹了半碗青菜,放在孩子面前,并且对孩子说:“把半碗青菜吃了,否则,别想离开座位”。“吃不完的话,晚上也别睡了”,妈妈又加了一句。
不知道是因为心里排斥,还是青菜真的难吃,孩子吃了几口青菜后,不仅把青菜吐了,还把已经吃进去的饭食呕了……
“青菜、水果有助于身体健康”,“孩子要营养均衡”,“什么都吃才好”……这是所有父母的初衷。可是,当孩子没达成他们的意愿时,批评、强迫、恐吓,甚至不惜打骂……从“对你好”出发,父母们常常用“有力的”手段要求孩子。可是,他们忘记了,他们正在给孩子的心灵种下“恶种子”。
研究:挑食的孩子,与父母的养育有很大关系
有一项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研究者跨时五年观察三百多名孩子,并且在他们4岁、5岁、6岁、8岁和9岁时,观察他们父母的喂养行为以及这些孩子的饮食习惯。然后根据孩子的挑食程度,把孩子们分成了三组,分别是:
轻度的挑食组、中度的挑食组与严重的挑食组。
其中,严重挑食组的孩子,他们很少吃蔬菜,遇见新食物表现紧张,吃饭时充满压力感,情绪自控力也较差;对应地,他们的父母最爱强迫孩子吃某些食物。
其他中度和轻度挑食组的孩子,依次表现出对应程度的负面行为。简言之,挑食越少,孩子从吃饭收获的愉悦感也越多。正如研究者南希.扎克说过,那些最挑剔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储存着对食物的负面记忆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孩子在跨时五年内,饮食表现基本没改变。这大概便是我们常说的,父母的执念不消,对孩子的影响不灭。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快乐地进食?
1、把吃饭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世间万事万物,吃是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谁会在饥饿面前拒绝进食。相反,很多动物会在食物面前争斗,只为了获得食物。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少父母却本末倒置,总是担心孩子不吃饭、吃不够。“饿了自然会吃”——请记住这一原则;“好吃的,孩子一定会吃”——这是不少过来人的养育心得。
孩子不饿,你还想让他撑到呕吐;你做得难吃,却要强迫孩子吃……硬生生把一次享受美食的机会,变成了一趟煎熬之旅,何必呢?
2、别条件交换。
“吃了这青菜,我给你冰淇淋”,“把肉吃了,我带你到公园玩”……父母们通过条件交换让孩子“屈服”的效用是暂时的,当孩子失去了新鲜感,就会拒绝你的条件交换,甚至还会给你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他们可能说,“我吃饭,你给我十块”,“我吃了这牛排,我要买一件玩具”……
可以说,这些父母把自己带进了家庭养育中的“死胡同”。
3、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和好处。
这是养育中的“解释”原则,能帮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青菜有丰富的纤维,能让肠胃获得健康”,“水果含充足的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与此同时,当孩子了解得越多,他们会慢慢地懂得为自己负责任。
4、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中。
在亲子养育中,“参与感”常常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当一个孩子参与了食物的选择、承担起做饭的一部分劳动,他们会有充分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劳动的成果——饭食的认可程度会提高,也会变得更珍惜,从而也更容易体会到父母的付出,一举多得。
所以,父母们尽管放松心态吧,当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时,只要你没制造“阴影”,孩子未来能找到喜爱的食物的,并且也会对自己的健康倍加珍惜。
末了,想起了一段话: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尊重孩子,你是用善念在表达爱……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发送给作者
最多40字,当前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