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前一定要给孩子建立的5个规矩,晚了可能来不及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餐厅里靠近门口的一张桌子,当大人们拿起筷子,4岁的小男孩大声说:“等等……我喜欢这个!”随后将喜爱的水煮虾端到自己面前,还将不喜欢的芹菜炒肉用筷子推到远处,嘴里还念叨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跟旁人聊天,眼神似乎在告诉同桌的人:“小孩子嘛,天真活泼一点没关系!”
当小男孩将面前的水煮虾全部吃光并说了句“饱了”就开始用筷子敲打自己的饭碗,饭桌上的不少大人都皱起了眉头,孩子的妈妈却一脸陶醉,还称赞说孩子这是在创作。
看到旁人不买账,孩子的妈妈还颇有见解地说:“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压抑孩子的天性。”
但这个妈妈似乎不知道,无视别人存在的孩子是没规矩,通过打搅别人而释放天性的孩子是粗野。放任孩子无规矩地玩耍,孩子将无视别人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说的缺乏同理心。
精神学家认为,五岁前的孩子应该建立一些规矩,对于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个基本的认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下面5个规矩。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当孩子超过5岁仍旧未能建立这些规矩的话,5岁后将难以弥补,至少效果会差很多,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在各个阶段都有侧重点。
五岁前一定要给孩子建立的5个规矩,你家做到了吗?
1、培养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就像个心灵“失聪”的家伙,当他们粗野地冒犯到旁人时,却没有愧疚感,这就是缺乏同理心。有同理心的孩子,他们行动前都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打搅到别人,比如图书馆他们会保持安静,因为吵闹会影响别人阅读;他们喜爱某种食物却不会独占,因为吃光了别人就吃不到了。让孩子建立同理心的前提是父母要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孩子摔倒了哭泣大人会说:“摔倒了因为疼所以你就哭了,妈妈理解”;平时多问孩子这样的问题:“妹妹被丁丁打了,你觉得妹妹是怎么想的?”当尝试理解他人的这种习惯养成后,孩子的同理心就会建立了。
2、控制攻击性
不少孩子喜欢打人,看到喜爱的玩具抢不赢就“啪”的一下打人;跟小伙伴一言不合可能就“嘭”的一拳过去。这种情况在宝宝不懂说话前很常见,因为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一着急就会通过打人来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但5岁前如果孩子还未能控制住这种攻击性行为,将是有害而无益,不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合适的方法是,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大人要及时阻止和提醒“打人不对,通过说话或拥抱的方式跟他人沟通会更好。”
3、友好待人
当有客人拜访,孩子懂得问好,遇到熟人主动打招呼,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友好,发生矛盾能很快愉快玩耍。不记仇不蛮横,能控制情绪,有良好的教养。这些习惯需要大人的引导,比如什么时候该打招呼,如何接待客人,被人冒犯时该如何应对,生气发怒时该如何调整情绪,掌握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仪,这些最好在孩子5岁前掌握。一对友善随和的父母总能养出友善随和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原因。
4、懂得分享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但建议让孩子懂得主动分享。分享是美德,也是孩子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分享玩具、分享零食,跟其他孩子玩耍,将更容易获得玩伴和友谊。当然没有任何孩子天生懂得分享,需要大人在适当的时机跟孩子说:“跟XX一起玩会更有趣呢!”,当孩子懂得了分享,要及时称赞:“宝贝会分享了,真棒呢!分享的感觉很快乐哦。”引导孩子接受分享、认可分享。
5、学会道歉
懂得道歉是高情商孩子的特征,一声“对不起”还能表现孩子的修养,做错事了及时道歉、打扰了别人说声“对不起”、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会抱歉、由于失误导致糟糕的结果而愧疚……道歉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从容和反省。学会道歉,除了父母要以身作则,大人对孩子的引导也很重要,比如哥哥喝水果汁不小心喷到弟弟身上,大人要及时说:“跟弟弟说对不起,下次会小心”等。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