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性格好,1岁前爸妈千万别做错这件事!非常重要


想让孩子性格好,1岁前爸妈千万别做错这件事!非常重要

2017-02-10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你家孩子善解人意吗?很可能是你在他们1岁前做对了这件事;你家孩子总是无视他人?很可能是你在他们1岁前做错了这件事。这件到底是啥事呢?


邻居有一对兄妹,6岁的哥哥,4岁的妹妹,兄妹的妈妈说俩孩子性格各异。哥哥肆意妄为、总会惹怒旁人,妹妹乖巧伶俐。


最典型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妹妹从幼儿园回来,就认真地坐在餐桌前做手工,即使不会,妹妹也总是努力尝试。没多久,上小学的哥哥回家了,他撤下背后的书包甩在餐桌上,吓了妹妹一跳。但妹妹没再理会,继续埋头做手工。哥哥将脚上的鞋子踢到了饭桌上,拿了一杯水喝,将未喝完的水倒在了妹妹做手工的纸板上,引起妹妹的不满。“妈妈,哥哥打扰我。”



妈妈责怪了几句,命令哥哥进房间写作业。哥哥磨磨蹭蹭地进去了,没多久又跑出来,冷不防在妹妹的耳边大叫,妹妹吓得大哭,哥哥却哈哈大笑,还说妹妹是胆小鬼。


这个哥哥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相同生活环境下,两个孩子的性格如此不同?


日常生活中,总会见到那些5,6岁了甚至更大的仍旧完全无视他人的鲁莽孩子。比如在别人睡觉时大吵大闹,怎么劝说也不听;比如轻率地冲进别人的房间、未经允许就拿起别人的私人物品把玩;又比如无视先到先得,为了玩游乐设施把别的孩子推倒在地等等。3岁前,孩子们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但3岁后仍旧有这些行为的,跟家庭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质量有关。


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基因给一个孩子天生带来的性格影响,但后天往往是塑造孩子行为的重要原因。无视他人的孩子,一定是爸妈或其他主要照顾者经常无视他们,或许从他们婴儿时期开始,就已经遭受了这样的“无情”待遇。


下面的情景,你或许并不陌生:


在冬日气温宜人的下午,一个宝宝从睡梦中醒来,他睁开双眼,发现身边没有妈妈,他还不懂说话,但他会咿呀发出声音。他努力地发出一个个没有意义的“嗯、呐、哼、咯”的“语言”,远远地传来妈妈的回应:“哎,宝贝,妈妈在。”小婴儿露出了微笑,他继续积极地“说话”,没多久妈妈来到他面前,他立即展露大大的笑脸,或许他还会挥舞双手双腿。如果妈妈把他抱起,他可能会兴奋地跳。



又在一个温暖的冬日下午,宝宝又一次从睡梦中醒来,在发现妈妈没在时,他又“嗯呀”开始说话,但是妈妈这一次没有回应,也没有出现在他面前,他有点失望,但他仍旧相信妈妈一定会像平时那样出现,他提高“说话”声音,结果妈妈也是毫无声息。他开始感觉到焦虑,并尝试提高音量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呼唤”妈妈仍旧没有回应。宝宝逐渐感到愤怒了,他声嘶力竭地啼哭,哭得眼泪流到了耳边、小脸通红。


当第二种情景变得日常后,人们会发现宝宝会变得很安静,不爱哭了,这是不好的征兆。


澳大利亚育儿学者史蒂夫.比达尔夫认为,宝宝在还未懂得说话前,他们是通过“咿呀”作声跟人“交流”的,养育者是否会跟宝宝“交流”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宝宝在确认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对自己的爱,也会帮助宝宝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更好地察觉他人的情感并与人共情。宝宝在渴望与养育者的“沟通”中,对对方的回应时间很敏感,一旦超出他们的忍受时限,他们便会发怒啼哭。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如果妈妈能及时回应宝宝,以尊重的姿态跟宝宝“交流”(即附和他们的“咿呀”发声),宝宝未来也会尊重他人,容易体会他人的情感,容易成为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但如果妈妈始终忽视宝宝的“交流愿望”,没有及时做回应,甚至在宝宝暴怒啼哭时也采用置之不理的态度,宝宝也会学到了不尊重、忽视以及冷漠。随着年龄渐长,他们这样的性情便慢慢展露出来,无视他人、缺乏同理心、冷漠自私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事实表明,文章开头的哥哥和妹妹,正是在出生后,由于偶然的原因有了不同的生活遭遇。妈妈在生哥哥后,由于没人帮忙照顾,妈妈一个人带宝宝,又要做家务,有时还要做兼职,经常忽略了还是婴儿时的哥哥;而当妈妈生了妹妹后,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孩子的姥姥也来帮忙,所以妈妈才有精力全心照顾还是小婴儿的妹妹。正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差别,就导致了俩孩子的性格如此天差地别!


所以,幼儿说劝妈妈们,当你计划要生孩子后,最好安排好产后照顾宝宝的精力和时间,对他们的每一点小情感、小动作、“咿呀”作语及时做出回应,以平静快乐的心态对待宝宝的每一个瞬间,这样养大的孩子性格才会平静而快乐。孩子的1岁只有一年,但是却能影响深远。然而有些母亲虽然在孩子1岁前做到了积极回应宝宝,但不排除她们在其他方面“污染”了孩子,导致孩子的性格糟糕。当然,孩子1岁后的亲子关系也很重要,也不能忽视。


当孩子已经由于妈妈错误的养育导致了行为莽撞、自私冲动,应该如何挽救?


首先,妈妈要理解孩子的负面行为,“我知道你无聊/兴奋……”;接着,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不喜欢你这样”;最后,让他知道你对他的期望,比如,“我希望你能在房间写作业,并且不要打扰妹妹”。


然而这样做还不够,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想改掉不容易。当孩子再次出现鲁莽行为,爸妈可以配合其他教育方式,常见的比如“限时隔离”。举个例子,当哥哥打搅了妹妹,打人可以让哥哥站到墙角面壁10分钟反思,隔离时间结束,让哥哥说出自己的错误以及将要如何改正。如果孩子下次再犯,那再采取“限时隔离”,直至孩子的行为改正为止。不带暴力的惩罚,在心理学上被认为能对孩子的负面行为产生纠正的作用。


本文关键字:性格养成、亲子交流、情感联结、早期教育


幼儿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适用于他人的不一定适用于你,但一定能让你在育儿路上更从容淡定!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标题查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