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意使坏惹怒大人?不用打骂,一招小心法摆平
孩子为什么会故意使坏?如何破?
饭桌上,妈妈跟小男孩说:“不要掉饭粒,慢慢吃”,妈妈叮嘱后,发现熊孩子不仅加快速度,还故意吃得满桌子都是饭粒,最后还把饭粒弹到墙壁上……
“为什么好好说话,孩子却故意使坏?”最近有好几位父母留言类似的问题。有些父母让孩子玩玩具时安静,孩子却大声吵嚷嚷;有些父母让孩子把衣服放在凳子上,孩子却故意扔地上还踩几脚;有些父母让孩子不要往窗外扔纸团,一不留神孩子却搓了一个更大的纸团……
▲孩子为什么会有故意使坏的行为?
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1、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
一般来说,宝宝2,3岁时会经历宝宝叛逆期,孩子7-9岁间,会遭遇儿童叛逆期。在早期的宝宝叛逆期,宝宝们爱哭闹、不听话;在儿童叛逆期,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执拗不妥协的举动。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这是孩子对秩序的要求下出现的行为。比如有些2岁的宝宝伸手要打人,听到妈妈急促地阻止说“不要不要”时,宝宝似乎没听见,伸手就往其他小朋友脸上抓了一把;还有些6,7岁的孩子,当妈妈叫她“不要打扰猫咪睡觉”,孩子却大吼一声,把睡梦中的猫咪吓醒了。换言之,这其实也是孩子的自主意识发展的结果。
当孩子由于自主意识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叛逆行为,父母们应该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孩子们在表达“自我”,而不是压抑“自我”,这是他们建立良好自尊感的基础,未来他们才能成长为心智健全、心理积极的人。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海查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在叛逆期表现得越突出、自我意识表现得越强烈,这些孩子80%的概率在未来的性格会更有主见和独自判断力。
2、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故意使坏的行为,却是因为不良的家庭养育环境导致:比如有些家庭的父母爱批评否定孩子,有些父母经常欺骗恐吓孩子,有些孩子常常被不公平对待,还有些家庭的父母有打骂孩子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很专制……不良的养育环境,导致有些孩子故意使坏“发泄”情绪。
▲当孩子故意使坏,大人表现出强烈的行为情绪会怎么样?
当孩子捣蛋或故意做出让大人不高兴的事情时,如果大人采用强烈的情绪反应或采取激烈的言行阻止,反而会让孩子的捣蛋行为得到强化,因为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回应,对孩子来说,他的故意使坏让大人不高兴了,这常常也是被大人忽视的孩子的一些常见的行为表现。部分孩子可能会在大人的严厉批评或打骂下暂时停止捣蛋行为,却会在其他事情或以其他执拗的方式反映出来。就像水里的气泡,总会冒头。
一位小女孩把姥姥给她做的小花裤剪了,姥姥批评外孙女没礼貌,还往小女孩的小手打了几下。小女孩“哇哇”哭了一会,当姥姥从厨房出来,发现小女孩又拿着剪刀剪姥姥的一只袜子……半小时前的批评似乎毫不留痕。
▲面对孩子故意使坏,父母应该如何做?一招小心法
如果孩子是因为家庭不良的养育环境导致的使坏行为,父母最好从根源上改正。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故意使坏,是因为自主意识发展导致的。这时父母只需要一个小小心法即可。举个例子。
一位小女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故意把水杯上的水倒在了玩具上,她还会在倒水之前故意大喊:“妈妈,我要倒水哦!”一开始奶奶赶紧阻止“不能”,但没用,小女孩反而“哈哈”笑着举着水杯往玩具倒水。第二次,当小女孩举着水杯又大喊“妈妈,我要倒水哦”,没人回应,奶奶在做饭,妈妈在叠衣服,当小女孩又大喊了一次“我真要往玩具倒水哦”,大人连头也没回。这次,小女孩反而把水杯放在了茶几上,气鼓鼓地一边嚷嚷“不好玩”,一边走进了房间。
上面的奶奶和妈妈对小女孩的行为表现叫消退法,这是心理学上的行为疗法,简言之,就是采用故意忽视或不理会孩子的捣蛋行为,从而冷却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的热情,最终帮助孩子达到行为的纠正。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人的眼睛旁突然长了一颗小粒粒,一开始感觉很烦,因为有些“碍眼”,想挤掉又生痛。当你故意转移注意力和忽视它,过几天后才发现,那颗烦人的小粒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这便是消退法的形象比喻。面对孩子的捣蛋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父母采取冷处理的做法,孩子会因为激不起父母的“关注”而自觉无趣,便放弃了捣蛋行为。
故意使坏的孩子,常常像一块乱跳的“臭石头”,当父母采用“消退法”,“臭石头”撞棉花团里,孩子反而变乖了。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