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品格,所有孩子天生都有,却被无数爸妈弄丢了


有一种品格,所有孩子天生都有,却被无数爸妈弄丢了

黄杏贞 幼儿说

一张破旧五毛钱纸币上了热榜。


两位小男孩在广场玩耍时,捡了一张五毛钱纸币,爸爸妈妈老师经常教育他们,要做好事和拾金不昧呢。两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兴奋地把那张破旧的五毛钱纸币交给了警察叔叔。善良的警察叔叔看到小朋友兴奋的小脸蛋,按照严肃的流程进行了登记,一旁的家长看了很是感激。这是对小朋友做好事行为最棒的鼓励!



其实,无数小朋友天生都有向善的心理驱动,但有没有成为良好品格的好孩子,常常取决于身边是否有人鼓励。


▶所有孩子天生都有的品格


善良。哈佛行为科学家David Rand曾经做过一项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善意的,非善意的自私行为,一般是经过瞬间思考或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



在年幼孩子身上,善意的第一反应更为频繁和常见。例如,一个小婴儿如果被妈妈抱在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摔断腿在号哭,宝宝很快也开始哭闹,这反映了小婴儿天生的怜悯反应。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在猴子身上发现了相似的情况,当猴子看见身旁有人扶起了摔倒的人,它们大脑模拟属性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它们在脑海里已经开始了模仿行为。



我想起了儿子1岁多时,有一次我带他到公园玩。这时有一对年轻人从我们身边走过,随手就把手上擦过鼻涕的纸巾丢在了地上。儿子看见了,大声咿咿呀呀地朝路过的那对哥哥姐姐大叫,我知道他是想让别人停下来。看到哥哥姐姐头也没回,他径直朝那团纸巾跑过去,把纸巾捡了起来。我下意识地想张嘴大叫,让他停下来,因为擦过鼻涕的纸巾很脏,但孩子的本意值得赞扬。因为我平时总教他,“路上的小花小草很美,不能随便丢垃圾弄脏它们”。最后我忍住了,没阻止。抓着纸巾,孩子接着走向了不远处的垃圾桶。


我带他到附近的洗手间洗手时,一边洗一边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别人纸巾乱丢,你帮忙捡起来了。下次,你可以套一个塑料袋再捡。因为做好事,也要保护好自己……”


有人说,小朋友的心灵纯洁如白纸,他们对身旁的人的行为模仿,继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也因此在原本洁白无暇的脑海中留下一些或美好或自私的行为。所以,每天陪伴孩子们的家长的行为与做法很重要。


▶父母如何做,才不会把孩子的善良弄丢了?


从小鼓励孩子的善良行为,并且从行为上努力支持孩子。



有一位5岁的小女孩,名字叫Katherine Commale。有一天,她在家里看电视,知道非洲很多小朋友因为没有蚊帐,被蚊子叮咬感染传染病而失去生命。一顶普通的蚊帐很便宜啊,非洲的小朋友竟然支付不起。她想,“如果我不吃甜点,就能帮助很多非洲那些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让他们远离伤害。”第二天,老师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说小女孩没有交学校的甜点费用,妈妈才知道了女儿的决定。这位妈妈干脆领着女儿去买了一顶蚊帐,通过慈善组织寄到了非洲……因为妈妈的鼓励,小女孩甚至发动了更多的小朋友与自己一起捐蚊帐。


相反,当父母选择漠视孩子的善良行为,甚至质疑或不经意地不支持,孩子心灵中如金子般的善良,就会慢慢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人性的自私。



有一条鱼,从农民自行车上的水桶里跳了出来。为了活命,鱼拼命地在干旱的路上跳,跳了很久,也没找到有水的地方,它跳跃的步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了下来。有一位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注意到了这条努力跳跃的鱼,他从书包里掏出钱,跑进路边的小店里买了两瓶矿泉水和一个塑料袋,然后把塑料袋挂在一棵小树上,接着把两瓶矿泉水倒了进去,最后奋力地朝那条鱼跑过去。当他把那条鱼抓住放进了水里,他舒了一口气,就像拯救了一个大生命般神圣。他小心翼翼地拎着塑料袋和在里面快乐吐泡的鱼带回家,一进门就放进了水盆里,接着兴奋地跟爸爸说:“我要把这条鱼养大。”



爸爸皱了皱眉头,说“你太蠢,哪有人养草鱼的?”小男孩很困惑。做饭时,爸爸顺便把鱼煮了,做成红烧鱼。看到爸爸煮鱼时,小男孩虽然还有困惑,可是他却不知道困惑在哪里。吃着鱼的时候,孩子的困惑没了,因为鱼很好吃,瞬间觉得自己养鱼的想法太愚蠢。“或许爸爸是对的。”孩子这样想着,他内心某些东西熄灭了……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的人格,是在幼儿期形成的。身边有善良的人,孩子的人格容易向善;身边有自私的人,孩子的人格容易向恶。父母们从孩子年幼时,除了一步步地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例如偷、骗、恶、毒……是一定要远离的,诚实、善良、正直等好品格要成为孩子内心的道德旗帜。


就像竹子的生长一样,竹笋初生的前4年,才长了几厘米,4年后,竹笋以每天30cm疯狂拔高。孩子的品格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时候努力地做好行为、做好事,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好处,但时间长了,你会惊讶他们不仅已经成长为一个品格良好的孩子,他们内心的幸福感也如竹笋般,越年长,幸福感越大。


所以说,孩子幼年时,善良是一种本性;长大后,善良是一种选择;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把善良变成一种习惯。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内容(点击查看):

1、孩子心中,什么才是好爸爸?这5点,你家做到哪一点?

2、好用!孩子10个常见行为背后心理规律,赶紧收藏以后用!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