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家游戏”被摆上了外国孩子的课堂!为什么人家这么重视?


“过家家游戏”被摆上了外国孩子的课堂!为什么人家这么重视?

黄杏贞 幼儿说

“过家家游戏”究竟如何好?


在英国St Thomas’s Battersea学校的一间小课室里,一群小朋友在玩“过家家”,一个小女孩穿着围裙扮演“妈妈”在厨房炒菜,一个小男孩戴着黑框眼镜扮演“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一个小女孩穿着大号的婴儿服在地上爬行,扮演可爱的宝宝……只不过,他们炒菜的道具、眼镜……都是我们的小朋友常玩的过家家玩具。不少外国妈妈经常会在社交网晒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上“过家家”课程的场景。只不过当孩子上学了,他们就把“过家家”换了一个文雅的字眼——叫“戏剧”。


为什么人家这么重视?


国外不少父母从孩子很小就鼓励他们玩过家家,并且经常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所以过家家类角色扮演的玩具在国外很流行。国外的教育者也不遗余力地希望孩子从小“玩”。1992年,英国把戏剧正式纳入幼龄孩子的基础学习中;2010年,德国规定从小学起,小朋友需要上戏剧表演;2018年哈佛校报表明,有戏剧表演经历的孩子更受该校的欢迎……为什么?



“过家家游戏”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过家家游戏,并不仅仅是“模仿做饭、带孩子”,而是泛指角色扮演游戏,是年幼小朋友培养同理心最简单却又有趣的方法。大脑专家约翰•梅迪纳说,过家家游戏(role-play)对小朋友的成长很有帮助,是小朋友未正式踏入社会前练习社交技巧的好办法。在玩耍过家家游戏时,小朋友需要根据不同的故事主题和场景,经常饰演不同的角色,说不一样的话,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在这样的游戏中,小朋友容易获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同理心,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格?


记得有一天,几个家长和小孩在客厅看电视,看到非洲的一些小朋友因为穷得买不起鞋子而常年光脚丫,脚裂开了一条条大口子,痛得掉眼泪。电视机前有个小男孩哈哈笑着说:“这些小朋友好笨,为什么不让妈妈给钱去买鞋啊?”小男孩的妈妈也附和着说:“真的是很笨!”屋子里其他家长和孩子朝他们投去诧异的目光。


经常也有一些父母说,他们的小孩“不懂疼人”,家里有好吃的,孩子会抢着吃;在公园玩,孩子会跟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秋千抢跷跷板……让人发愁。



这便是孩子缺乏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是什么?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和别人相处时,能设身处地去思考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幼儿说曾经支招过,如果家长想简单地测试孩子同理心的能力,可以用“打哈欠”验证。为什么?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孩子的同理心满满,看到身边的人打哈欠时,自己也会忍不住哈欠连连。背后其实是孩子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生物学家们也说过,自闭症的孩子常常对别人的哈欠无动于衷。


当一个孩子的同理心满满,有什么好处?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好比一个有同理心的小朋友看到别人满脸泪水会迫切地递上纸巾,而缺乏同理心的小朋友可能会嫌弃地说“就像一只流泪的小丑”。正如美国精神病学专家Stanley I. Greenspan说,一个孩子的同理心越好,他们会越惹人喜欢,越容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未来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还小,那么父母可以经常在家与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如果孩子较大了,便可以学习戏剧,孩子未来将受益匪浅。


具体几岁开始合适?


一般来说,小朋友玩过家家常常是自发的,很多2岁大的宝宝已经开始自娱自乐地玩过家家。比如有些女宝宝会把玩具娃娃当好朋友一起聊天,又比如有些男宝宝会拿着玩具刀跟幻想中的好朋友比武……值得一提的是,童年是同理心培养的关键期,当一个孩子从小频繁地做出有同理心的举动,未来就容易变成同理心的性格;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做出缺乏同理心的行为,比如那些爱欺凌他人的小朋友,他们长大也会大概率地欺凌他人和缺乏同理心。


戏剧呢?懂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就能学习戏剧,不过如果你想孩子更专注地学习(孩子越小专注力越差),那么最好选择5,6岁后。


有一天,我和女儿外出。路上,我们看见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女儿跟在后面,觉得那位奶奶左右摇晃的姿势很有趣,她便开始模仿,她一边摇晃着走路一边哈哈大笑。当我阻止时,拄拐杖的老人已经回头看见了她,对方友好地笑了笑,然后继续往前走。我赶忙尴尬地说“对不起”,女儿看到我的表情,也向拄拐杖的奶奶大喊“对不起”。

回家后,女儿说想玩过家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用绳子把孩子的左腿绑起来,然后给了她一把雨伞,让她扮演残疾人老奶奶走路。才走了5分钟左右,孩子气喘吁吁地说“很累”。我说:“那些拄拐杖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每天都是这样走路,因为他们的腿不能正常走路,他们已经很难过了,你如果在他们面前模仿他们走路,会让他们更难过。”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要想让孩子获得好人缘,别忘记经常让孩子“做一做别人”。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

↓↓↓↓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帮你了解更多有关【幼儿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