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要带女儿到公园玩,可是小女孩穿着睡衣,对妈妈手里的衣服很抗拒,“我就是不要换衣服。”眼看到了与朋友约定的时间,妈妈急了,一把抓起孩子就除纽扣。结果小女孩不仅死死抓住衣襟不让妈妈换,还哭得崩溃:“不要,我就是不要!”
“怎么回事呢?换衣服像受酷刑似的,让大人好抓狂!”小女孩的妈妈问我。
经常也有父母问类似的问题,比如孩子每次要换衣服就到处跑,大冬天的孩子坚持穿单薄睡衣出门,孩子挑衣服挑了十多件还不肯换……
▶为什么小朋友常常拒绝换衣服?
下面是常见的5种原因,不少父母曾经跟我说,他们都“泪奔”了,因为他们曾经都理解错了自己的小孩:
1、因为害怕
一位妈妈给女儿穿套头无纽扣的衣服,衣服一盖到头上,小女孩就哇哇大哭,双手狠狠地抓妈妈,还用力地抓扯衣服。
一般来说,当小朋友穿套头类型的衣服时,因为经历短暂黑暗,感觉害怕而抗拒换衣服。原因是小朋友越小,越不知道这种黑暗是暂时的,所以他们感觉害怕。在专注于婴儿期认知的发展心理学者Renee Baillargeon的研究中发现,1,2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衣服”这个障碍物阻挡他们的眼睛很可怕,他们还不具备物体恒存的概念。简言之,这与幼儿的心智成长不够成熟有关。
父母的应对法:陪孩子们玩躲猫猫,帮助孩子慢慢地意识到“看不见”是暂时的。如果宝宝只有几个月大,可以先从面对面的捂眼睛开始,到孩子1,2岁时就可以玩真正的躲猫猫游戏。从大人短暂的“消失”到稍后出现,这一过程能帮助孩子理解,“我看不见的,不代表事物消失了”。
2、因为不舒服
有些小朋友在第一次穿某件衣服时很配合,可穿上没多久就要求脱掉,在第二次要穿那件衣服时,孩子就拒绝。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检查衣服的标签或线头部位是否会刮到孩子的皮肤,让孩子感觉不舒服。还有就是一些孩子会对某些材质的衣服感觉敏感,比如氨纶材料的衣服或羊毛面料等,部分孩子甚至对普通人感觉正常的衣物也敏感。这时,父母可以考虑降低孩子肌肤的触觉敏感性。
父母的应对法:除了检查衣服标签和线头部位外,父母还可以适当地多带孩子光脚丫踩草地或踩沙子,还可以触摸材质比较粗糙的东西,有助于孩子的触觉敏感性降低一些。
3、因为不喜欢穿了又脱
有些运动量较多的小朋友容易出汗,尤其在冬天,没动时衣服温度合适,动一动就出汗,甚至还可能导致皮肤有刺刺的痒感,这时小朋友就需要脱衣服。这样的麻烦经历,也会让部分小朋友抗拒换衣服。
父母的应对法:教会孩子看气温。每天出门换衣服前,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查看天气预报或室内外温度计,引导孩子根据气温穿衣。为了减少脱衣服的麻烦,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最外面那一层穿拉链类型的外套,方便穿脱。
4、因为嫌弃衣服上某个细节
弗洛伊德说,孩子们穿着好衣服,对于他们的自重自爱,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孩子们常常在意。一个2,3岁的小姑娘,可能会因为裙子上的一个小褶皱而拒绝穿,因为她觉得褶皱让裙子变得不漂亮了;又比如一个3,4岁的小男孩会因为裤子上的图案掉色而拒绝穿,因为他觉得裤子掉色让裤子不够帅气。
父母的应对法:理解和接受小朋友对衣服上某个细节的嫌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为自己从衣柜里挑选衣服,如果出门的时间紧急,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提前一晚就把第二天需要穿的衣服收拾准备好,摆在床边。
5、因为换的衣服跟小玩伴的不一样
我常常看到一些小朋友会相互说,“我们都穿绿色,我们是一伙的”,“她穿裤子,我们穿裙子,穿裤子的不能跟穿裙子的一起玩”……在人际交往上,相似能轻易地让两个陌生人成为朋友,这一点小朋友尤其明显。相似能让小朋友找到亲近感,比如一个穿裙子的小女孩,可能会对路边穿相似裙子的陌生小女孩有亲近感;一个穿白色鞋子的小男孩,可能更愿意在陌生的孩子群中与穿白色鞋子的孩子搭讪。所以,当一个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穿的衣服“太特别”便不想穿,他害怕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拒绝。
父母的应对法:一位爸爸对儿子说 ,“你会因为花园里的一棵树的树叶,长得跟别的树不同,而拒绝到花园玩耍吗?”孩子摇头,这种做法能帮助孩子轻易地理解,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模一样。父母要帮孩子发现,美有各种各样的形态,黑色有黑色的炫酷,黄色有黄色的明丽,美不要求雷同。即使孩子穿上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衣服,只要自信和善待他人,也能很快就交到朋友。
▶父母劝了很久,孩子还不愿换衣服,怎么办?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曾经被人称为“毛衣小男孩”,是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夏天,朋友家晚上睡觉开空调。因为孩子爱踢被子,妈妈就给孩子穿了毛衣睡觉。第二天上学时,孩子拒绝换衣服,便穿着毛衣出门上学了。当天气温30度,一出门后他就感觉有些不对,他先是遇到了邻居,邻居看了他很久,那种被视为“傻孩子”的目光让小男孩不自在;接着就是到了学校被几个同学笑,“你看起来好傻”,“你脑袋坏了吗”;最后还被老师批评,因为他最后光了膀子……
小男孩回家后有些不高兴,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急忙换掉睡衣。当父母劝不过孩子,有时让旁人“劝”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式。
有句简单的话很让人感概,父母常常说孩子们太不懂事,其实往往是父母先不懂孩子……就像养花一样,你不懂花的品类、喜好、生长规律,你怎能养好花呢?
(完)
【幼儿说】:作者是黄杏贞,幼儿心理科普作家、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只分享科学、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