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发脾气

  • 为什么好父母会变成吼叫父母?如何利用心理学改掉?

    为什么好父母会变成吼叫父母?如何利用心理学改掉?

    我有一位朋友,是旁人眼中公认的好妈妈。但是她有一次羞愧地跟我说了她的经历。 有一天晚上,她焦头烂额地把自己关在房间加班,总是听到儿子在敲门,还一遍一遍地喊“妈妈”。她劝了好几次让儿子去睡,但孩子还是没离开。在闹哄哄中,她突然感觉怒火中烧,头脑一片空白地冲到门口,打开房门怒吼:“滚回房间睡觉去!” 孩子被吓坏了,哭着说:“妈妈,你为什么那么凶,我只是想让你亲亲我的小脸蛋,跟我说晚安……”那一刻,这位妈妈羞愧难当,跟孩子哭成一团。 吼叫父母会养出什么孩子? 我们不少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怒吼是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尔为之,所以,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怒吼父母容易养出怒吼孩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laine Hatfield说,孩子常常会观察父母的面孔、姿势和声音,他们不仅会模仿父母的言行,还会模仿出父母的心态。当父母习惯以怒吼的消极方式解决麻烦和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学到父母这种吼叫的负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年幼的孩子是缺乏是非判断的,他们看到父母经常这样,便以为那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倘若他们常常被吓到而跟随父母的意愿,他们也会在内心默认这种教育方式是可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怒吼的。 但事实上,在父母怒吼下成长的孩子,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因为怒吼就像毒钉,让孩子感觉到的是父母的冷漠和忽视。“我喜欢吃牛肉,你为什么不让我吃?并且还那么粗鲁地对待我,肯定是不爱我……”这种想法会让一个孩子的情感与怒吼父母隔阂起来,把自己置身于情感的孤岛。另外,孩子也会因父母的怒吼和冷漠而带来低自尊和怨恨,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了一道沟通的无形的屏障,最终影响了亲子关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怒吼父母最容易养出没主见的孩子。因为怒吼给孩子传达的信号,跟“命令”和“强制”很像,孩子一做错某件事情,就招来父母的怒吼,会让孩子不敢按自己的主意行动,因为少做少错,干脆听从父母的意愿,凡事听父母的,这样就不会招惹怒吼。所以,怒吼父母的孩子不仅缺乏创造性,连自主行动力也缺乏,最终影响了他们的成长。2014年,华尔街日报曾经有过一项对976名孩子和父母的调查显示,被父母习惯用吼叫方式教育的孩子,长大会更容易有行为问题和抑郁倾向。 为什么好爸妈会变吼叫爸妈? 不少人说,每一个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对能“忍”的爸爸妈妈。我觉得不对,“忍”出来的脾气,不是发自真实的内心,孩子们不仅容易觉察到,这些父母也需要“带着面具”面对孩子。只有当父母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是真实积极的,孩子才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 就如认知心理治疗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人们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困扰,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脑袋中,也像孩子那样,有一只“暴躁猴子”。当大人遭遇让他们生气的事情,“暴躁猴子”便跑出来捣乱,控制了他们的心情和行为,把他们变成了怒吼爸妈。当大人们怒吼完后,理智脑才让他们后知后觉。但是这只“暴躁猴子”尤其捣蛋,它非常懂得利用人的情绪先行的脾性,时不时跑出来乱蹦乱跳。 难怪亚里士多德说,尽量不让坏脾气出来“露脸”。 记得有一次,我们陪孩子到公园玩,临出门前,阿瓜忙着收拾他挖沙子和堆沙子的家当,后面也因为找袋子而耽误了一些时间,阿瓜的爸爸批评孩子没有提前准备好,浪费了时间。再加上刚出门时,瓜爸接了个电话后就变得很不高兴,一路上脸色有些阴沉。 这时阿瓜跑到爸爸面前,让爸爸蹲下,用两只小手指拨开了爸爸皱成一团的眉毛,说:“爸爸,开心一些嘛,妈妈说‘赶走乌云才有阳光’……”听到孩子的话,瓜爸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笑着说:“谢谢你的提醒,小家伙。乌云已经被你赶走了!”孩子的话,是帮爸爸“认知情绪”,从而达到了情绪降温的目的。 所以,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自我认知。